Monday, November 30, 2009

對殖民政府的歸屬感源自何處?



拙文<<香港精英一族>>在多倫多<<文藝季>>刊出後,得到一位讀者的回應。

他是在香港土生土長,小學和中學都在港人熟識的名校讀書。後來考進香港大學並取得學士學位,整個過程都是一帆風順地完成的。當年港大畢業生不愁出路,所以他立志投身政府部門,當上了政務官,整個仕途都在無風無浪之中安然度過。

公務員除了優薪厚祿之外,還可享受令人羨慕的福利,房屋津貼是其中最吸引人的一項。政府在高尚地區為他們興建住宅,公務員可按照分期付款的方式和低於市價九成的價錢去購買這類樓宇。在地少人稠的香港,這確是一項難得的仁政!公務員的子女小學畢業後,可選擇到英國升學,旅費和學費全免。無數失學的青少年徘徊在學校大門之外,而這群幸運兒却可受惠於父蔭而享盡一切特權,怎麼不教人羨慕呢!除了以上之福利,醫療津貼和豐厚的退休金都包括在雇用條約之內,使退休後的生活受到保障。

這個朋友不厭其詳地講述香港土生土長、名校出身,和擔任公職的各項好處,使我見聞大增。他膝下有數名兒女,理所當然都是名校出身,並能繼續往英國接受教育。如今學有所成,從事的都是專業的工作。這是一人當官全家受惠的典型例子!

這位先生已辭官多年,一直在享受着愜意的退休生活。如今膝下兒孫滿堂,更令他充分享受天倫之樂!假如沒有殖民地政府的照顧,他認自己是不可能享有如此令人羨慕的一生!對英國殖民地政府的厚待,他表示感激不已!

回想當年中英兩國在談論香港主權問題時遇到了不少障礙,相信反對香港回歸中國的力量主要是來自香港精英一族。他們多屬既得利益的一群,對港英忠心不二!而其他中國同胞對香港前途表示了不同的意見,可能被視只會跟紅頂白的儍瓜!

2009/11/30

無殼蝸牛



最近和一位從香港來加拿大探親的舊同事聚首,談到香港目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樓價飆升創世界紀錄。七萬港元(約九千美元)一平方呎確是前所未聞的天價!雖然以這個價錢成交的豪宅數量非常有限,却大大刺激當地樓價繼續上揚。

樓價最近兩年一直在往上走,使不少打算自置物業的人士裹足不前。他們的決定是否對呢?確是一言難盡!香港地少人稠,住房供不應求。來自中國的熱錢又不斷流進樓市,使到供應更加短缺。今天不買樓更待何時?

時機的選擇非常重要,用過往的經驗作依據不得不慎重考慮。曾幾何時,數以十萬計的家庭一度成為負資產的苦主,因為房價大跌之後,他們的負債(銀行供款)遠遠超出物業的市值。香港是個冒險家樂園,不乏投機之輩在市場上呼風喚雨,使房價大上大落而從中漁利。利率的變化亦直接影響樓市的盛衰。而這些變化素來都是跟隨着國際市場形勢走的,難以準確預測。

月入十萬港元(約一萬三千美元)卻無法自置物業?簡直是匪夷所思!原因是靠近市中心的樓價已升至一般上班族(中產階級)無法擔的程度,他們唯有考慮到新界或離島,甚至北上去深圳置業。這個現實不是每個香港人都可以接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的!

為了置業的問題香港人絞盡腦汁,仍不知何去何從。面對樓價不斷上揚,確實是進也難,退也難!今天不買房,明天可能買不到!但買了房子,又恐怕時機不對!他們就像缺少保護的無殼蝸牛那樣每月為了昂貴的租金而賣命,還得省吃儉用才能有點餘錢作儲蓄。可惜銀行存款和利息跟不上物價高漲,工資又停留於數年前之水平,普遍人民的生活質素因此不進反退。

不能安居,又怎可樂業!香港人的處境確實困難,無殼蝸牛更是難上加難!

2009/11/29 (載於現代日報 2009/12/11)

Sunday, November 29, 2009

敢將鐵肩擔道義




去年二月某日中午,一位畫家朋友如常驅車送女兒去上課,突然飛來橫禍:一輛疾駛的汽車朝着他們攔腰衝過來,猛力撞向車子的右前方,車頭嚴重損壞。由於撞擊力很大,兩人在車內猛烈搖動,直至汽車完全停頓下來。他因傷勢較重,被送去醫院檢查,幸好女兒安全無恙。但由於驚嚇過度,父女兩至今猶有餘悸!

事故發生之後,那個罔顧交通安全的司機為自保而先發制人,更破口大罵,還將全部責任推向對方。他來勢汹汹,強詞奪理地指控對方超速行車和衝越紅燈。幸好當時有另一輛汽車隨後,司機目睹一切過程。他見義勇為,答應受害者做證人。跟著值勤交通警員趕到,那場鬧劇才算終止。

事隔一年多,交通法庭才發信通知有關人士出庭應詢。原來那天值勤的警員經過詳細調查之後,控訴肇事司機違規駕駛,而且要對事故負責。身為受害者的朋友和其他證人都須出庭作證。法官聽完指控之後問肇事司機是否認罪,他初時仍企圖否認,但當看見證人出現之後,就不得不認罪。

當你目睹交通意外時,是否願意為受害的一方作證人,還是視若無睹,不去伸張正義?假設此案受害者得不到那位熱心人士的幫忙,那個違法的司機豈非可逍遙法外?出庭當日,假如證人為免麻煩而缺席,被告仍有機會不認罪,受害者則可能沉冤莫說!

2009/3/2

Thursday, November 26, 2009

露天集市



文蒂米利亞(Ventimiglia)是位於法意邊境的一個小鎮,離開尼斯(Nice)不遠,來往兩地的陸路和水路交通都十分方便,不過搭乘火車是最划算的選擇。每逢星期五在那裡舉辦的露天市集,極受本地居民和遊客的歡迎。

市集開始營業之後,所有車輛都禁止入內。數以百計的流動攤檔依次排列在道路的兩旁,井井有條。小販推銷的貨物以服裝、手袋和其它皮製產品為主,家庭用品亦十分齊備,趣味性的飾物和富地方色彩的紀念品也多不勝數。知法犯法的流動小販竟敢在眾目睽睽之下向遊客兜售冒牌手錶,真是膽大包天!

露天市集有悠久的歴史,它早已成為當地生活的一大特式。經營同類貨品的商人都喜歡齊集一處,公平競爭。他們遵守明碼實價的原則,使顧客放心購買。在土耳其和墨西哥的遊客區,小販習慣了漫天索價,令顧客的購買意欲盡失!比較之下,這個市集的商人實在聰明得多。

在市集內做買賣的多是本地人,也有來自中國的新移民。自從中國門戶開放之後,大批華裔移民湧至全球各地尋求出路,在各行各業都有他們的踪影:有經營餐館的、街頭賣藝的、行醫濟世的、做小本生意的和出賣勞力的,不勝枚舉。中國人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也能刻苦耐勞,具有很多創意,亦願意承擔風險,所以能够出人頭地。在市集內的中國商人幹得有聲有色,顧客源源不絕!

流動小販全是來自非洲的黑人,他們揹着大袋小袋的冒牌貨品四處向人兜售,漫無目的地在人群之中左穿右插。由於生意難做,他們都表現得無精打彩,實屬可憐!中國商人在市集幹得很有起息,容易引起妒忌,甚至招惹反感和排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威脅論和”黃禍”之類的陳腔濫調會否再度被誇大其辭地甚囂塵上!

市集每七天才舉辦一次,很多人不會靠這門生意作他們的主要生計。市集一向以亷價去吸引顧客,社會經濟的盛衰會直接影響它的生存。經濟好時人們的購買力普遍增強,市集的吸引力反而會減少。市集生意旺盛時可能表示經濟正面臨不景氣,顧客要尋找亷價的代用品。大型零售商如沃爾瑪(Wal-Mart)不斷在擴張。在他們投入競爭之後,市集的生存空間就會變得愈來愈窄。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到處可見!

2006/5/7

Tuesday, November 24, 2009

帶有德國風味的青島市

北京和青島之間相隔不到一小時的航程,兩地却給我截然不同的印象。我的感覺是:要辦事就得往北京,要度假則非去青島不可!

我是慕青島之名而去的。機場離開市中心不遠而且有高速公路連接,搭乘計程汽車很快就可到達。由海旁公路進入市區時打開了車窗,一陣海風迎面吹過來,就感到青島正在歡迎我!旅遊可使人忘我,也可消除煩惱!我懷著一顆愉快的心情來到這個名聞遐邇的海港城市。

青島三面環海:東臨黃海與朝鮮半島遙遙相對,西背膠州灣,擁有獨特的天然環境。它有優良的港口設施,遠洋運輸業非常發達。青島近郊的嶗山和它的四周風景宜人,可以發展旅遊業。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帆船比賽項目將在這裡舉行,相信青島之名聲往後會更加響亮!

我們在勞動節前一天來到青島。由各地來這裡度假的人絡繹不絕,到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常。入住的酒店位於一條通衢大道的旁邊,靠近商業中心,兩旁新建的高樓大廈星羅棋佈,一片繁榮的景象!後來查看地圖才知道對着酒店那條路的名字是香港西路,不知是否為了紀念香港回歸祖國而選用。附近還有一條澳門路,但對我來說,缺少那份對香港同樣的親切感,所以提不起興趣去探訪。從旅店步行十分鐘可到達海邊,可惜當天大霧彌漫,海面白茫茫一片!雖然如此,大海對我的吸引絲毫不減,因為我多年前曾經臨海而居,和大海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隔着濃霧遙望大海的遠處,可看見一些若隱若現的小島和三兩艘輪船漂浮在海上,打破了黃昏的沉寂。當時風平浪靜,呈現一種靜態美。夜幕低垂,視線開始模糊,只覺得海和天連在一起不可分開。老伴和我默默無言地在海邊散步,各自陶醉在沉思中,度過了一個寧靜的傍晚!

在勞動節那天,五四廣場附近擠滿了人群:有來欣賞海景的,也有來放風箏的;各得其所,一片節日氣氛!看到人們能够享受如此美好的生活,心頭有着說不出的安慰!不過回到酒店時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附近的建築工地上有人正在高空作業,使我心頭一涼!試問,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裡,怎麽不是人人都可以休假的呢?這種現象是否表示中國保障勞工的法例未達完善,所以有人違法違紀,或者為了生活非額外加班不可?

青島以往是德國人的租借地,他們留下了不少遺跡。從信號山公園往下瀏覽,可見到德國人往日的住宅區,紅頂白壁的別墅,氣派非凡,是當年外國人極盡豪華的生活寫照。一座宏偉的天主教堂和一座比較低調的基督教堂同時出現在住宅區內,兩座建築相隔不遠,都是仿傚歐洲的風格而建造。舊日的總督府是另一座留存下來的豪華樓房,是統治者權威的象徵。德國人懷有野心,打算長久霸佔中國的領土,曾經投下巨資把青島打造成一個完全德國化的城市。

德國人佔據青島到底有多久,我沒有深入研究。他們的建築風格却影響深遠,今日之青島仍舊處處充滿德國風味。馳名的青島啤酒,是按照德國人的口味去釀造和推廣的,是當今銷世界的產品。

海爾電冰箱和家庭電器用品是青島另一項重要的產業,長久以來雄霸着國內市場。自從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海爾的領導層加緊開拓出口市場,業務一日千里,帶動了青島的繁榮。

5/31/2008

Tuesday, November 17, 2009

乞丐和公安

在一個氣朗天青的日子,移居昆明多年的香港朋友邀請我們到西山去遊覧,並特意推薦富有地方風味的農家菜讓大家去品嘗。他對附近的地理環境和交通情況都十分熟識,所以我們欣然前往。

我們一早就出發,當時是上班時間,所以交通十分繁忙,難得有朋友充當司機和嚮導。當汽車行到道路的交滙點時,交通燈正亮着紅色,眼前突然出現一位年邁的乞丐,她徘徊在車與車之間左右穿插,不慌不忙地伸手向人討錢。老太婆並非每次都是有求必應的,因為不少汽車會不顧而去。她並不因此而氣餒,連忙轉向其他車主求助。出其不意,一輛公安巡警汽車突然出現在她身邊。她並未理會巡警的出現可能對她不利,照常向他乞討。巡警不但沒有阻止老乞丐的行動,並慷慨解囊。此情此景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在通衢大道上行乞不但會阻礙交通,而且容易產生意外,是違法違紀的行為,應該受到阻止。為什麼當地的巡警視而不見還網開一面?他是否同情老乞丐的遭遇而放棄執法?有法不執,中國又怎可成為法治的社會?不過對老乞丐執法過嚴,是否使她的處境更加困難?

這些疑問一直在心中徘徊,無法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國家進步了,很多人富裕起來了。可惜貧富懸殊的現象還不斷在增加,實屬遺憾!

2007/6/5

Monday, November 16, 2009

風箏飛過翠湖邊

趁着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走到昆明的四周去遊覽。這裡四季如春,繁花盛放,百鳥爭鳴!

先到圓通寺,再往動物園,然後才轉去翠湖。在昆明逗留期間很喜歡到這裡散步、賞花、看海鷗、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然後在附近的小食店歇脚,嘗一嘗帶有地方風味的小食。今次再來,感覺翠湖和往日不大相同:以前曾經看到成千上萬的海鷗,這時突然不知所踪。原來天氣回暖後,海鷗就會返回北方的老家去。它們成群結隊而來,又悄無聲息而去,沒有留下半點痕迹。這些候鳥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要飛行數千里才可到達目的地。年年如是,周而復始。候鳥對季節轉換的敏感、飛行的耐力與辨別方向的能力確是驚人!

海鷗不見了,只有野鴛鴦獨自在湖上戲水。遊人比往日稀少,翠湖也變得冷冷清清。沿着湖邊走,一陣微風迎臉吹來,使我感到有些寒意。杜鵑花謝了又開,鮮花襯嫩葉,更加可人!青竹從來都是那個綠油油的樣子,不會隨着季節而變化,亦不會為了迎合他人的喜惡而換上新裝,堅持着我行我素的態度。它的獨立品格怎能不教我們敬仰?

忽然見到幾個在湖邊放風箏的人。他們雙手緊握着線,全神貫注,一絲不苟,一鬆一緊不停地調整風箏的高度。風箏能飛得愈高,帶來的滿足感就愈多。我有過同樣的經驗,可以體會到他們的感受。在翠湖放風箏的人本領甚高,能收能放,毫不費力,因此吸引了不少圍觀者。

放風箏是屬於一項十分自我的運動。由於喜愛不同,風箏的設計都以個人的要求為準。用來炫耀的,多模仿鳥獸和蝴蝶的造型,華而不實。如要風箏飛得又高又遠,必須加強它飛行的能力,實而不華。翠湖所見的都是些品字形的風箏,具有高度平行力,能够直衝雲霄。它們有多種顏色:銀色的升空之後,猶如一架滑翔機在空中盤旋,英姿勃發!彩色的則如一朶盛放的蓮花在天空漂浮,輕盈奪目!放風箏可帶來無限的樂趣:例如比較哪個飛得更高、更遠,哪個造型更美、更特出!品字型的風箏可以飛至肉眼看不見的高度,要憑經驗才能感覺到它的存在。

很多老人閒來和三五知己聚集在翠湖放風箏,互相交流切磋,樂在其中!他們都沉默寡言,只用眼神去溝通,盡在不言中!中國同胞在退休之後能够過着如此無憂無慮的生活,實在令人羨慕!

2008/3/20 於昆明

Saturday, November 14, 2009

賣鴨子的老張

昆明伍家村金殿農貿市場規模雖小,貨品却非常齊備:蔬菜、瓜果、醬菜、麪粉、調料、雞蛋、牛肉、羊肉、豬肉,活魚和各類家禽都應有盡有。太陽出來之前很多小販已開始營業,他們工作到日落之後才休息。他們的存在對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不少方便!

小販與顧客互相為鄰,大家幾乎每天見面,彼此的關係變得很密切。在先進國家,小販的功能早已被大型的超級市場取代,自助式的服務把顧客和商人的接觸變得愈來愈間接,以前因頻繁交往而產生的親切感逐漸淡化,趨於消退。在西方社會生活久了,對於這些轉變已習以為常,甚至變得麻木。來到昆明才有機會再體驗一下往日的生活方式,猶如舊夢重温!來到小販市場買東西,可以隨意挑選、討價還價,直至買賣雙方滿意才算成交。這些經驗早已遺忘,如今把它重拾起來倍感親切!

在眾多小販之中我和老張最熟絡。他們夫婦合作販賣家禽,雖然是獨市生意,但定價公平,不存欺心。活雞一經顧客選定就立即宰殺,脫毛和清洗妥當之後交易才算完成。買鴨和買雞不一樣,我哪曉得清除鴨毛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只見老張先把黑色的松香油(天然樹脂)用猛火煮成液態,然後把鴨子連毛帶骨浸入熱騰騰的松香液裡。浸透之後,鴨子好像披上了一件黑色的皮大衣,最後用凍水把它全身冷却,鴨毛會跟隨凝固了的松香液一齊脫落,這樣才算大功告成。目睹這個過程真使我眼界大開。

老張天還未亮就須前往批發市場提貨,一直工作到日落之後才休息。天天如此,周而復始,不知不覺已度過了二十多個春秋。來到伍家村才一年多,每年要為攤檔付出沉重的租金,但為了兩個孩子的前途,他願意堅持下去。老張為人熱情,一面工作一面與我交談,輕鬆愉快,流露出敬業樂業的精神。

2008/6/27

大理印象


昆明和大理兩地由一條超級公路連接,全長大約是200公里。公路很多地段須要穿山越嶺,不過設計完善,安全標準並未受到影響。中國新建的公路網質素趕得上國際標準,所以交通意外很少。

從昆明往西北走,只見疏疏落落的農地,春耕似乎尚未開始。當進入楚雄市的範圍之後,景色就完全不同了:所有的農莊裡,農人正忙於下田耕作。接近大理市時更是一片綠油油的,呈現出春耕開始後的景象。這裡是白族的家園,與他們鄰的是少數民族彝族。白族的房屋總愛採用灰瓦白牆,并在屋旁塗上一些七彩艷麗的圖案,顏色對比強烈,風格與眾不同!

經過兩小時的旅程就抵達目的地,旅客便在長途汽車總站下車。車站離開大理古城尚有17公里,客棧派了兩個年輕人來迎接我們,安排得十分妥善。入住的小旅社原本是白族家庭的住宅,現在改裝成一間小型的酒店。設施比新式的酒店簡陋,但環境清靜,因為遠離嘈雜的遊客區,正好符合我們的要求。

從旅店向北走,很快就到達古城的中心地帶。當天下著毛毛雨,但遊人並不因為惡劣的天氣而却步,路上仍舊一片熱鬧。遊客區內設有行人專用的步行街,路旁安設了引水道,把蒼山的溶雪引進城裡,流水穿越古城之後再注入洱海。潺潺的水聲增加了古城的生氣!這裡的民居喜用青瓦造屋頂、白色的卵石作牆基,搶眼奪目的彩繪去點綴門窗,屬於非常精緻的設計,既富有特色,亦古趣盎然。適逢春暖花開的季節,繁花吐艷將全城點綴得七彩繽紛!城內有一條頗負盛名的洋人街,但當天却完全名不符實,因來來往往的行人都是我們的同胞,見不到半個洋人的踪影。大理古城裡的遊客區實在太過庸俗了,離開這裡不遠的民居反而比較典雅樸實,更能反映當地生活的實况。大理居民以漢、白和回族主流,也包括很多其他少數族裔。彝族人喜歡聚居於山上,過著比較傳統的生活。這裡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信奉的宗教和不同的生活習慣,大家都能和睦共處,是一個和諧社會的典範。

著名的蒼山離開古城不遠,山下有座宏偉的崇聖寺。寺前有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塔,莊嚴神聖,是傳說中能保護大理人民安全的鎮山之寶,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參拜。在洱海北岸的山坡上有一個著名的蝴蝶泉。源頭位於半山腰上,要走一條很長的小徑才可到達終點。小徑兩旁種植了很多青竹,走在密密麻麻的竹葉下,猶如通過一條不見盡頭的隧道。蝴蝶泉的周圍有精心的園林設計:人工湖和別緻的亭臺樓閣把附近的環境進一步美化。欣賞園林設計的朋友,萬勿錯過。

大理四周都是崇山峻嶺。冬去春來,山上的積雪便開始溶化並不斷往下奔流,最終注入洱海。這裡水源充沛,農產和漁產都非常豐富。瀾滄江的源頭來自洱海,大量水利工程曾在這個地區進行。稱做下關的大理新城環繞洱海東南端發展。洱海公園附近正在大興土木,開拓為高尚的住宅區。這裡四季如春,而且山明水秀,天然環境猶勝昆明,可拓展旅遊業。大理以良好的民風著稱:少數民族的性格温厚善良,安貧樂道;本地人一向保守,不願冒險。來這裡投資的多屬外地人。

2008/4/4 昆明

Friday, November 13, 2009

希臘和土耳其之旅



2005年秋天與來自溫哥華的六兄嫂同到希臘和土耳其去度假。此行主要目的是參加加拿大網球總會(Tennis Canada)和國際網球總會在土耳其地中海安塔基亞(Antalya)市舉辦之業餘網球比賽 (Super Senior Tennis Tournament)。我兩個好朋友是加拿大代表隊的成員,邀請我們參加該項盛事。

首個目的地是雅典(Athens),一年前(2004)的世運會在這裡舉辦,希臘是當屆的主辦國。由於出發點不同,六兄嫂比我們先到,他們入住的房間並非屬於禁煙的一類,和預訂時的要求不符,雖然據理力爭亦無成效。旅遊社可能在訂房時犯了錯誤,但我對酒店不合作的態度留下了很一個壞的印象!

1970年初曾路過雅典,由於事隔多年印象都變得十分模糊了。由機場搭乘出租汽車往市區走,在路上見到很多破舊的樓房,有如中國改革開放前的景象;也見到很多半途而廢的建築物,這些可能是錯誤估計了世運商機而盲目投資的項目。汽車經過這些工地時塵土飛揚,進入市區後見到交通一片混亂,使我回憶起往日的台北和曼谷。不少隨處亂停亂放的汽車阻礙了行人的通道,人們却習以為常不以為忤;行人和汽車對交通標誌視而不見,斑馬線形同虛設,產生了人車爭路的亂象。光顧出租汽車時必須先議價然後上車,還得聲明不准中途接客。因沒有這些經驗,不時為了車費和司機爭執。雅典的司機對顧客總算客氣,如果面對的是他們紐約或香港的同業,我才不會這麼認真地去討價還價,因為結果恐怕是得不償失。雅典計程車的收費實在定得太低,業界曾要求調整而政府未能及時處理,如此混亂的情況不知何時何日可解決。希臘在很多方面都落後於先進國家,它須要迎頭趕上才可和歐盟成員接軌。

雅典的商業區非常熱鬧,日夜都是人來人往的。在那裡吃的穿的都應有盡有。遊客在行人專用區穿梭來往不怕被汽車撞倒。區內食肆遍佈,當地烹調以燒烤為主,各式海鮮亦甚齊備;冷熱飲品都有,其中以凍啤酒最受歡迎。餐店大門常開,顧客可自由進出而不受任何干擾。我們逐家逐户去精挑細選,認為合口味才停下光顧。餐館裡不時有賣藝者出現,一個十來歲的小伙子自彈自唱並不停向人客討小費,老練得令人難以置信。希臘保障童工的立法未能追上時代,容許未成年的小童在公共場所出賣勞力。

在雅典作短暫逗留之後就參加了愛琴海(Aegean Sea)三天遊。行程包括Mykonos、Rhodes、Patmos和Kusadasi四個島。搭乘的是一艘高齡的遊輪,排水量只有兩萬餘噸,比不上穿梭往來於加勒比海的超級豪華遊輪。出發的一天遇上風高浪急的天氣,遊輪開始左右傾斜搖動。我暈船的老毛病立即出現,一時感到天旋地轉。在耳朵後面快快貼上防止暈船的藥用膠布,又急忙帶上有同樣療效的手環。以為雙管齊下就能够解決問題,哪知一切仍然無補於事;在失重狀態之下昏昏欲睡,苦不堪言!當熬過了一夜之後,由於身體開始適應了,暈船的感覺不再那麼嚴重。


愛琴海的四周有無數風景悅人的小島,每個都充滿了漁村的風味。當遊輪遠離海岸線之後,走上甲板上極目而視,就可欣賞天連海和海連天的美妙境界;處身其間使人有遠離塵囂的感覺,不由得沉醉於海闊天空的世界!多年前曾經住在故鄉的海邊,每天與海相對,日久生情。如今和那個熟識的海分開了,但仍舊念念不忘它!愛琴海不是故鄉的海,到底何時才可他鄉遇故知呢?

四個島留給我不同的印象:遙望Mykonos有如旗海一片,島上四處都是籃和白互相襯托的民居,和希臘國旗上鮮明的顏色完全一樣,代表着希臘特有之風格。日落時小島被太陽的餘暉照得透紅,從大海折射天際,艷麗得使人分辨不出虛實!當夜幕低垂,萬家燈火之時,從遠處望去又是另一番的景象。Rhodes是四個島之中最大的一個,島上有古樸優雅的城堡。城內人來人往,喧嘩熱鬧;城外遊人稀少,一片寧靜。古城的街道縱橫交錯,容易使人迷路。盡管如此,我們尋幽探秘的興趣仍然不减。在大街小巷裡穿梭往返,可目睹當地悠閒的生活。希臘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深厚的文化遺產,由於時間所限未能細心欣賞,更談不上深入了解。Patmos是面積最小的島,富有漁村風味;建築在山頂上的修道院莊嚴神聖,是信徒必到之處,來趕熱鬧的遊人也是絡繹不絕的。Kusadasi是屬於土耳其的領土。它原來是一個小漁村,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一個熱門之旅遊點。那裡的免稅商店多得使人眼花瞭亂!由於競爭劇烈,商人促銷的手段層出不窮,遊客備感困惑。

我非常欣賞船上每晚希臘民間音樂的表演,不時被Bouzouki(八絃琴)發出來的美妙樂聲迷倒。Bouzouki是希臘流行的民間樂器,形狀好像一個大型的曼陀林(mandolin);它發出的聲音如同吉他(guitar)和曼陀林的合奏,既能悠怨動人,又可輕鬆明快,千變萬化。樂手精采的演出使我陶醉萬分,最後情不自禁地走上舞台去,懇求樂師把琴讓我一試。哪知不試猶可,試完了就愛不惜手,定要擁有它才可心滿意足。我大膽的向樂器的主人表達心意,希望他把樂器讓出,他却毫不猶疑地婉言拒絕。不過我仍然再三懇求,想不到我的真誠最後打動了他的心,使我能够如願以償。愛琴海之遊得到雙重的收獲,實屬預想不到的!

從愛琴海回來之後在雅典再逗留兩天,藉此機會去參觀那裡的名勝古跡。從一些頹垣敗瓦的遺跡中仍可窺見古代希臘的風采;從女導遊之眼神中亦可感受到希臘人對本國歴史和文化所流露出來的那份自豪。雅典是個名符其實的大都會,有優良的港口,航運業始終十分發達,世界船王的寶座曾經是希臘人所擁有。

希臘與土耳其兩國在地理上的劃分是屬於芳鄰,但從歴史上的記載來說是屬於勢不兩立的敵邦。土耳其的奧托曼帝國 (Ottoman)曾經統治希臘超過四百年,直至上世紀初希臘才宣佈獨立。為不忘亡國之痛,希臘軍人仍穿著有四百摺的百摺裙,以紀念祖國沉淪之黑暗日子。國仇家恨的情結看來永遠解不開!

雅典之後的目的地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Istanbul),它是一座連接歐亞兩大洲的城市。我們旅店的位置列入歐洲的範圍,屬於舊城的一部份,離開舉世馳名的藍色清真寺(The Blue Mosque)不遠,步行十分鐘可到。在這裡逗留的一段日子適逢回教徒的齋戒月,清真寺內外擠滿了前來祈禱的信徒,人潮源源不絕,看見如此盛況算是頭一回!清真寺是對外開放的,如要進內參觀須要把鞋子除下。我們樂於入鄉隨俗,親身感受一下伊斯蘭教的習俗。清真寺內的信徒似乎男性多過女性,大概是因為女性守舊,不願意和太多男性同時出現於公共場所吧!

齋戒月有嚴格的規定:每日定時(日出之後和日落之前)禁止進食,除了孕婦和幼兒及重病者,所有教徒必須嚴守戒律。在齋戒月內餐廳日間只准對遊客開放,違者會受到惩戒,飲食行業因此大受影響。每天日落之前食肆門前都有很多顧客耐心地輪候,直到揚聲器宣佈解除禁食令之後才魚貫而入。大家都很自律,秩序井然!

入夜之後成群結隊的流動小販開始運作,把五花八門的商品展示在街頭,把行人道堆積得水洩不通。供應小食的攤檔是鬧市之中最活躍的一種,燒、炸、烤、焗,和其它不常見的烹調方式都有;廚師當眾示範猶如雜技表演,使圍觀者的食慾大振。入夜之後人們盡情投入各自的生活,把清真寺裡的嚴肅氣氛一掃而空!土耳其在回教國家之中是比較開放的一個;很多年輕的女性摒棄了傳統服式而改穿時尚的西裝,在公共場所也不時見到女性吸煙,男女併肩同行亦屬平常事!

歐亞兩大洲只是一水之隔,有渡輪通往,亦有大橋連接,交通非常方便。舊皇宮建築在歐洲的一邊,是往日的權力中心和今日的商業區。對岸的亞洲發展為住宅區,平衡了兩邊的經濟。由歐洲前往亞洲不費吹灰之力,我們一試再試!

依斯坦布爾的男士非常鍾情於釣魚。任何時間在橋上或岸邊都可見到他們全神貫注地緊握魚桿再把魚桿往水裡拋。魚兒上鈎當然可大感滿足,不上鈎也無妨,反正醉翁之意不在酒,無功而返則可隨時向在橋底營業的魚販求助,當然是有求必應,要買什麼魚都可以,回家時對愛妻就有所交代!回教規條准許男人同時可擁有三妻四妾,聰明的男士當然不會去胡作非為,只有糊裏糊塗的儍瓜才有勇氣一試。喜歡釣魚的男人是否家中都是三妻四妾的齊人?釣魚只不過是他們出外呼吸自由空氣的最佳的借口罷了!

到了土耳其而未嘗過土耳其浴的人有如進入寶山空手而回!六兄與我決定要光顧當地一家有悠久歷史的公眾浴塲,一嘗土耳其浴的滋味。進場後先來個蒸氣浴作為熱身準備,然後享受全身的按摩服務。男士和女士的浴堂是分開的,在不同通道進出的顧客源源不絕,相信不少是慕名而來的外國人。浴堂中間有一塊很大的花崗石用作平台,仰臥在它上面立即有全身熱騰騰的感覺,因為熱氣不停地從石頭散發出來;突然間燙身的熱水從頭而降,使人感到痛快淋漓;出奇不意地一個身材高大的男服務員出現在我身旁,他一言不發就開始猛力地我擦背。我的皮膚就快要脫落了,但他仍然不停的擦,毫不留情還要再來一次全身按摩;由於不懂土耳其話,我無法表達我的要求,任由他繼續操作直至整個程序完畢為止。這是一個全新的經驗,值得嘗試。

在依斯坦布爾只留了三天就匆匆離開,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觀賞其他歷史文物。此行最後的目的地是安塔基亞,它是土耳奇著名的度假城市,國際業餘網球賽就在它的近郊舉行。球員來自多個國家,參賽年齡限定最小由65歲開始,再以不同年齡劃分成幾組;單打、雙打和男女混合雙打都有。大會的的精神是重在參與,強調友誼至上。我們在安塔基亞的度假村逗留至球賽完結止,其間結識了很多新朋友,算是此行另一重大的收獲!

2006/1/5 (載於星星生活週刊第432期)

Monday, November 9, 2009

鬥雞


鬥雞是一項歴史悠久的民間活動,在雲南省偏遠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仍舊流行。鬥雞場每天開放,吸引了不少群眾前來參觀,場面非常熱鬧。它的設施不算講究,中間是一個面積大約有十平方米的擂台,離地一米高,圍繞它擺放了數行座椅供給觀賞賽事的人使用。黄色和白色兩方的參賽者進場之後要在擂台的對角分開等候號令。雙方嚴陣以待,使得氣氛十分緊張!黃色是代表迎戰的一方,參賽的雄雞要公開亮相,任由大眾評頭品足;白色是代表挑戰的一方,雄雞被關進密封的竹籠裡不淮露臉,觀眾只能憑經驗去猜測它的戰鬥能力。

鬥雞屬於公開性的賭博,所以只許成年人參與。賽事揭幕之前投注者要用預購的籌碼下注。籌碼最低的金額是10元,最高的是500元。猜中賽果的獎金是投注額的九成,差額算作籌辦機構的佣金,用來支付營運費;買錯了會全數輸掉。賽事相隔數分鐘才舉行一次,要等多久就得視上一塲賽事的長短和投注是否踴躍而定。評判員一聲號令之後比賽就立即開始,黄白兩方的領戰員(我自創之稱號)負責把參戰的雄雞推上擂台,並且立即向對方挑釁。鬥志高昂之雄雞早已磨拳擦掌,戰鬥一觸即發。領戰員雙手一鬆雄雞就猛力撲向對方,賽事從這一刻正式揭幕。戰鬥雙方怒目相向,對準要害瘋狂出擊。一時衝前、一時後退、一輪急攻、一輪防守,戰略變化層出不窮;一時雙翼齊飛、雙腿亂舞,在對手不留神的一剎那把它推下擂台就算獲勝。突然銀號一聲吹響,評判員宣佈戰事完結;他面向公眾高舉一塊黄色的標板表示迎戰的一方勝出。相反的則表示挑戰的一方贏得了賽事。按照以往的習慣鬥雞不設和局,這樣能使戰鬥的過程加倍緊張刺激。

鬥雞的形式有多種:有些雄雞的雙腿都扎上鋒利的刺刀,目的是要把對方重創至死為止,這屬於死亡的決鬥,非常暴力、殘忍、血腥,膽小者不宜觀看。西班牙流行的鬥牛與上述鬥雞的過程相似,我看過一次鬥牛之後就不再感興趣。另外一種方式屬於平地的持久戰:雙方都是赤手空拳上陣,搏鬥至另一方服輸為止。我也看過這種方式的比賽,開始時還算有點刺激,往後就愈來愈沉悶,需要耐性才可看完整個過程。西雙版納的鬥雞以技術取勝。速戰速決、不血腥,沒有生命危險。它和以上兩種不同,是較文明和公平的方式。娛樂性很高,值得提倡。

培養鬥雞是一門專業。懂得如何分辨雞品種的優劣是最難掌握的學問,研究族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門外漢都是一竅不通的。專家對於非來自名門望族的品種不屑一顧!聞說良種鬥雞身價高昂,甚至出價超過萬元仍然無法得手。如此巨額的投資相信它的回報率一定非常可觀。擁有一隻逢戰必勝的鬥雞當然使它的主人財源廣進,否則就是個慘重的損失。

說來奇怪,在這偏遠的地區為何會有那麼多的閒人,那麽多的閒錢和時間可以花費於這項活動上?一般鬥雞只有三年多的職業壽命,從兩歲半至五歲是它們職業的高峯期,之後就走往下坡。停止出賽的雄雞會被主人利用去傳宗接代直至生命完結為止。在西班牙戰死於鬥牛場的公牛的遺體是被送去孤兒院供食用的,在西雙版納鬥敗公雞的最終命運如何,又有誰可以知道呢?

訓練鬥雞有如培訓一個職業的拳擊手:需要一個周詳的計劃並按步就班地完成,拳術才可磨練至無懈可擊的地步。鬥雞的頭部和頸部的羽毛都須要脫去,還要經常用新鮮的黄薑粉去按摩,目的是要使皮膚變得粗厚而達至幾乎刀鎗不入的程度。拳擊手出賽時哪個不是光着頭赤了肩的?戰雞亦不例外才有可能擊敗對手!鬥雞的跳扎功夫也很了不起,反應迅速,走避和還擊的功夫都不下於拳師。屈居下風時它亦會把頭躲進對方的腋下,回了氣之後再來迎戰,與拳師運用的策略大同小異。看鬥雞有如觀賞一場精彩的拳擊!

2005年西雙版納曾舉行國際鬥雞競技大賽。東南亞各地都曾派代表前來參加,盛 况空前。本來鬥雞是民間盛行的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如今鬥雞不全是在鬥雞場裡舉行,同好者可聚集在任何場所一決高下。雖然大家都以社交為名,其實是私下賭博,使這項活動蒙上污點,實屬惋惜!

2008/3/9、昆明

Sunday, November 8, 2009

法國藍色海岸之旅


2000年初和幾個好朋友一齊到法國藍色海岸(Cote d’Azur)去度假。先抵達舉世聞名的康城(Cannes)並作短暫逗留,再前往尼斯(Nice)並在它的近郊Villefranche sur Mer留下。整個假期原本是一個月的時間就完結,哪知道因為到阿爾卑斯山脉(The Alps)滑雪不小心弄傷了左邊的腳踝而要留下養傷。因此在法國一共逗留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對普羅旺斯(Provence)靠近地中海的一帶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六年後再來,印象比較前一次更為深刻!

尼斯(Nice)和鄰近的康城是法國藍色海岸一帶最著名的度假區(French Riviera),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尼斯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富人的天堂,到處都是眩目的財富。法國人懂得追求生活品味:本地商店橱窗陳列出來的都是一些炫耀性的消費品,驚人的價格使得很多顧客却步,但本地人却習以常;他們穿着趨時,女的花枝招展,男的搶眼奪目,使人眼花瞭亂;法國的烹調藝術舉世馳名,供應美酒佳肴的高級食肆無處不在,經濟的快食店却寥寥可數。沿着藍色海岸有很多遊艇會,在那裡停泊的都是最新型的帆船,有些豪華得令人難以置信;進出帆船俱樂部的都是一些名貴汽車,有如展銷會上的新產品使人目不暇接!法國人是否真的那麽富有?人言人殊!聽說不少尼斯的財富是來自國外的。鄰近的摩納哥(Monaco)就因是個避稅天堂而吸引了大量資金,法國有沒有類似的稅務特惠則不得而知!

除却旅遊業發達之外,尼斯也是一個素負盛名的藝術中心。它是首都巴黎之外擁有最多博物館的城市,收藏了大量珍貴的藝術品,熱愛藝術的朋友們千萬不能錯過這裡的展出。普羅旺斯過往曾經產生過無數大名鼎鼎如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一輩的藝術家。它春光明媚的山城和秀麗的原野吸引了不少作家和畫家來此作客或長居,增加了這個地方濃郁的文藝氛圍。尼斯也是一個非常熱鬧的藝術品市場,在那裡開設的畫廊多得不可勝數,琳琅滿目的新派和傳統的作品引來不少生機。

法國人喜歡用鮮花來美化家居環境。尼斯週末的花卉市場吸引了不少愛花人士的光顧,成為當地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花市內常見人頭攢動,擠得水洩不通。愛趕熱鬧的人不容錯過這個每週一次的市集,投入當地的生活。和花市連接的是個平民化的食肆,各種烹調都有,經常座無虛席,反映了當地飲食文化的特色。我們每逢週末都會來到這裡走一走,嘗一嘗新鮮口味的食譜,盡情而歸!

尼斯是一個古老但缺乏完善規劃的城市。路上的汽車非常多,和汽車爭路的行人則更多;彎曲和狹窄的街道再加上那沒完沒了的修路工程,令交通一片混亂。在尼斯驅車是一件不可想像的難事,需具備良好的駕駛技術和經驗才可勝任。尼斯的樣貌和六年前比較沒顯著的分別,市內沒有什麼新的建設,主要街道的地標和以往一樣容易使人辨認,所以到處亂闖也不怕迷失方向。中國很多城市不斷在擴建,它們三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有些還變得面目全非!尼斯却小心地保護它原來的典雅形象,使人永久嚮往。有人認為中國城市不停地進步,尼斯却原地踏步而趕不上時代。每人所見所感不盡相同!

這次有機會到馬賽(Marseille)一遊。約200公里的距離只需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全線都可使用現代化的超級公路,快捷安全。法國的汽油十分昂貴,每公升的售價為1.30歐羅,比較加拿大高出了一倍多。公路又要分段收費(Highway Toll),再加上汽車的租金,對我來說這樣的負擔實在沉重。比較起來搭乘坐火車來得更划算,以後若有機會一定要試一試火車旅遊的滋味。

馬賽是法國排行第二大的城市,也是歐洲排行第三大的海港。我是慕名而來,哪想到它如今變成了這個破落的樣子!不少建築物經久失修,有些還完全被棄置了,令人感到一片荒涼。例如一座非常宏偉的舊教堂變成了露宿者聚居的地方,實屬惋惜!近年由於運輸業衰退使大量工人失業,馬賽很快變成了流浪客的集中地。馬賽和非洲只是一水之隔,不少由地中海偷渡的非法移民通過這裡再潛逃至歐洲大陸其它國家;一時間馬賽又變成了龍蛇混雜的黑點,治安每況愈下。和尼斯比較,馬賽確實令人失望!

離開馬賽後,我們沿著地中海的公路向東走。經過無數風景宜人的城鎮,我們在一個名叫卡西斯(Cassis)的小漁村留下並度過了寧靜的一夜。附近有萬分險要的懸崕峽谷(法國人稱它做Les Calanques),讓人登高望遠或可搭乘小艇穿插其間一探究竟。小艇繞着彎彎曲曲的通道遊來遊去,有如進了迷宮,不知何處是盡頭。午飯後再繼續我們的旅程,途中看見很多紅色的奇岩怪石,與蔚藍的地中海構成強烈的對比;如此延綿十幾里,蔚為奇觀!

再繼續旅程,穿過了法國最大的海軍基地土倫港(Toulon),最後抵達St-Tropez。1956年法國著名的演員碧姬芭鐸在這裡拍了一部名叫”And God Created Woman”的電影,上演時轟動世界;碧姬芭鐸的名氣加上她賣座的產品使St-Tropez一夜成名。看來女人的魅力十分驚人,而名女人的魔力更具利用價值!

2006/5/15 (星星週刊436期)

Wednesday, November 4, 2009

加勒比海風情

位於北美洲加勒比海(Caribbean Sea)的多米尼加共和國(Dominican Republic),是個旅遊的好去處。近年才開發之度假區Punta Cana對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尤其吸引,從那裡前來避冬的旅客逐年增加。

在發展旅遊業之前,Punta Cana是默默無名的。那裡亂草叢生,不具任何經濟價值而長久被棄置。它附近優美的海灘被發現後,大量資金才開始投進。這裡一時聲名大噪,再經過多年經營和推廣,變為遠近馳名之度假勝地。自從Punta Cana的國際機場落成後,有更多的資源投入旅遊業。如今到處都是新型的酒店、豪華別墅、高爾夫球場和各項水上活動的設施,可滿足旅客的不同要求。美中不足的是缺乏現代化公路連接首都Santo Domingo和其它城市,交通不便。

我們入住的Sol Melia Caribe Tropical度假村是十年前的龐大投資項目之一。它有完善的設備,一切吃喝玩樂所需可自供自給。度假村周圍都設有路障,與外界完全隔絕,有如一座孤立的城堡。旅客進出都要依賴穿梭巴士接送,很不方便,但也許有利於安全的考量。如要接觸服務人員以外的本地人,必須走到附近的小鎮去,但距離最近的一個村落也需要半小時的車程才可到達。有些旅客抵步之後,從未踏足外邊的世界,無法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其實旅行的目的是除了遊山玩水之外,還要增加見聞的呀!

多倫多和Punta Cana之間有直航飛機往返,四小時的旅程即可抵達。由歐洲國家前來就要多花兩倍以上的時間,但歐洲遊客並不因此而減少。多米尼加四季如夏,氣溫徘徊在攝氏30度左右,日落後就變得凉快些。雨季和風季年底前就完結,無風無雨的日子也不少。但天有不測之風雲,突然一場傾盆大雨,在熱帶的地方倒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在加勒比海伊斯帕尼奥拉島(Hispaniola)上有兩個獨立的共和國:東邊是多米尼加,西邊是海地(Haiti)。前者佔全島面積的三分之二(48,442方里),後者佔三分之一。伊斯帕尼奥拉島比台灣的面積稍大,但比古巴(Cuba)略小,是加勒比海排行第二的大島。它的北面是大西洋,南面是加勒比海。島上有海拔3,175公尺高的山峯,青翠奪目,與曲折而平坦的海灣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Punta Cana附近的海灘風平浪靜,水清見底,是海浴人士的樂園。日落時在海邊散散步,看看晚霞,也是難得的享受!

多國人民十分友善,經常臉帶笑容,見面時都不忘說聲”Hola”,表示歡迎。多國雖然落後窮困,但老百姓都滿足於現狀,安貧樂道。多國由三個主要民族組成:分別是坦奴印弟安族(Taino Indians)、非洲人和西班牙人。異族通婚盛行,使新生一代的種族界別愈來愈模糊,他們很多人有棕色的皮膚和烏黑曲卷的頭髮。男的魁梧英俊,女的天生麗質。一個從塞爾維亞(Serbia)移居這裡的青年對我說:在多國生活有如置身天堂,無須兩餐一宿而憂愁,因為這裡物產豐富,得來也容易。他在此工作了三年,仍然樂不思蜀!

多米尼加人富有音樂天才,能歌善舞。音樂一起,他們就聞歌起舞或開腔唱和。度假村安排每晚有主題不同的歌舞演出,多采多姿。萬般風情的民族舞令人心花怒放,流行的爵士現代舞則令人如痴如醉。精彩演出之後,觀眾不停地歡呼喝采!他們的音樂帶有西班牙情調,節奏明朗,熱情奔放。

根據歷史記載,這裡的原住民曾經度過一段黑暗的日子。1492年12月5日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其實就是今日之伊斯帕尼奥拉島(Hispaniola)島。西班牙人在登陸後實行殖民統治,對當地人民極盡搾取與奴役。不出半個世紀的時間,六十萬人口因為受到過度勞役、饑餓、疾病和其它原因的影響,所剩無幾。為填補勞動力,殖民政府從非洲大陸大量輸入勞工。其後非洲人與原住民通婚生子,他們的後裔形成了今日人口的主流。四個世紀以前發生的事留下了明顯的烙印。今日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都能和睦共處有賴於異族通婚及民族同化之功。多國宗教一體化,百份95以上的人信奉天主教。語言也實現一體化,西班牙語為主流。文化統一可消除民族之間的矛盾,有助於保持一個和諧與安定的社會。

英語在多國不流行,不諳西班牙文的遊客走出度假村範圍之外立即會感到語言上的障礙。要了解多國的風土民情,我們唯有參加有英語導遊帶領的首都聖多明各(Santo Domingo)一天遊。度假村之外所見所聞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簡陋的民居隨處可見,與其它落後的國家沒有多大的分別。貧苦的生活使得一些不滿現狀的人不斷向外尋求出路,移民美國的人數就超越了一百萬之多。首都離開度假村約200公里,汽車要經過狹窄和經年失修的公路行走,車速緩慢,這麽短的路程也需四小時才可抵達。途中穿過一些綠油油但看不見何處是盡頭的甘蔗園。導遊說甘蔗是先從中國移植到歐洲,再由西班牙人傳來多國。因為這裡的土壤和氣候適宜它生長,蔗糖成為多國最重要的輸出產品。除甘蔗之外,再沒有看見其它的農作物,不少土地都被棄置了。

首都Santo Domingo是美洲最早建立的城市之一,人口超過二百五十萬。我們由舊城開始,先參觀哥倫布的兒子留存下來富麗堂皇的豪宅,繼續觀賞首座出現於新大陸的天主教堂。這座建築物非常雄偉莊嚴,是西班牙人為推廣宗教而建。天主教如今盛行全國,是殖民政府多年努力的成果。除首座教堂之外,美洲首家醫院和首家大學亦在這裡成立,多國人民引以為榮。這些都是西方文化入侵”新大陸”的歴史見證。多國人民對這些事蹟津津樂道,對殖民時期受到各種不平等的待遇並不懷怨恨。

2006/12/30

Monday, November 2, 2009

暢遊大峽谷



出門那天,來往機場的路上發生了嚴重的交通意外。由於行車緩慢,我們幾乎誤了飛去鳳凰城(Phoenix)的航班。抵達目的地的時侯,那裡正下著傾盆大雨。在驅車前往酒店的途中,感覺有如陸上行舟,迷失了方向。最後雖然安全抵達,但已精疲力盡。如此反常的天氣,相信是老天爺心血來潮,要把半年的雨在數小時之內瀉盡!下了這麽多的雨也是當地百年難得一見的紀錄,市內低窪的地帶都立即成了澤國!

鳳凰城坐落在一個海拔2000英呎高的山谷之內,氣侯乾燥,日夜的氣温相差很大。由於臨近沙漠,所以遍山遍野都長滿了仙人掌科的植物,和加拿大的景色截然不同。雨過天青之後,我們就驅車前往紅岩風景區(Red Rock Country)去遊覧。汽車在超級公路(Interstate 17)上通行無阻,很快就到達一個印弟安人村落的遺址Montezuma。根據歴史記載,他們的祖先在1400年前就開始在這裡生活,如今却不知所踪。遺址附近設立了一座紀念館,把罕有的歴史文物妥善保管,作為研究古代原居民生活的教材。這裡山明水秀,空氣清新,是個郊遊的好去處。稍作休息之後我們繼續行進,由179公路前往全程的終點Village of Oak Creek。剛巧遇着情人節,我倆入鄉隨俗並享受了一頓豐富的晚餐!

狀似教堂大鐘的鐘岩(Bell Rock)就在我們入住酒店的附近。以往曾看過無數美國西部牛仔電影,我早就認識了它的廬山面目,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離開Village of Oak Creek 7英哩就是著名的塞多納(Sedona)風景區。這裡有數之不盡的奇岩怪石,體態妖嬈,有如一群盛妝赴宴的貴婦,各展風騷!塞多納附近開設了不少高檔次的畫廊,琳琅滿目的藝術佳作,可滿足各種不同的鍳賞品味。當地的餐館亦十分突出,追求美食的人士不難找到他們稱心如意的選擇。這裡天然環境優美,除可登高遠足之外,還可嘗試其他戶外活動。很多設施都照顧到不同年齡的要求,令你盡興而返。

由塞多納取道89A公路往弗拉格斯塔夫(Flagstaff)的方向走,穿過Oak Creek Canyon。良好的天氣一直保持着,我們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决意重遊一次不足三小時的車程便可抵達的大峽谷。汽車要從海拔4,500英呎高的起點爬升到7,500英呎高的峯頂,路窄彎多,險象橫生。沿途之深谷險峯,雄偉壯麗,令人嘆為觀止。深谷之中都是一些原始森林,茂密得遮天蔽日,大自然的奇景是百看不厭的。塞多納(Sedona)以奇石而馳名,Oak Creek Canyon則因深不見底的山谷而出眾。到了弗拉格斯塔夫(Flagstaff)之後,我們取道40号公路(Interstate 40)向西走,接上64號公路之後往北行,很快就到達大峽谷。

多年前曾參加巴士團到過此地一遊,那次因為要趕時間所以只能够走馬看花,匆匆走過收獲自然不大。今次再來,時間完全受到自己的控制,可望得到的比上一次豐富些。由於旅遊旺季已過,加上911突襲事件的陰影仍舊存在,遊客非常稀少。雖然如此,公園內著名的兩家酒店El Tovar Hotel和Bright Angel Lodge依然客滿。我們只能選擇檔次較低的Yavapai Lodge入住。如要遠離人群和避開囂鬧,這個酒店的位置倒更加理想些。當晚天氣特別凉,明月當空,一片安寧。置身於這樣優美的環境,人生能有幾回?

清晨出外散步,見到霜雪仍舊若隱若現地輕掛在矮樹的枝頭上,一絲寒意令我渴望春天快點到來。太陽終於出來了,冰雪一見到温暖的陽光就開始熔化,頓時感到春天的脚步已近,令我喜出望外。隨著指示我們緩緩地走,在每一個景點停留下來,用不同的角度去仔細欣賞每一處地方的特點。從那些奇形怪狀的石頭縫裡折射出來的陽光時暗時明,七彩繽紛!峽谷的面貌也隨之變化無窮。相信任何天才的藝術家也難以捕捉到這變幻莫測的奇景!如想親身體會,必須到此一遊。

峽谷分為南北兩環,兩邊距離不下十英里。汽車從南環(South Rim)要走277英里才可到達北環 (North Rim),峽谷的長度可想而知!到目前止,直升機是往返兩邊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北環每年開放的時間有規定,遊客必須查清楚。著名的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從5,000英呎深的谷底流過,遠看有如一條巨龍蟠踞在那裡保護着大峽谷!

大峽谷也像個巨大無比的雕塑,既抽象又真實。組成它的元素是完全來自天然的,每部分都恰當地安排,繁而不亂,雜而有序,那是一件天衣無縫的偉大創作!它的誕生可能是億萬年前來自太空的隕石與地球猛力撞擊之後產生的裂縫,而非任何人為的結果。大自然之美勝在沒有半點刻意的雕鑿!

遊罷大峽谷,我們返回Flagstaff並在那裡作短暫逗留。當日入住一家名叫Hotel Monte Vista的古老酒店。我發現客房都刻上了熟識的名字,是一些美國西部牛仔電影演員的大名。酒店房間的設計也別具心思,能把西部拓荒時代的氣氛營造出來。午飯時路過一商店,主人在橱窗貼上字條,告訴顧客她了慶祝愛孫的生辰暫停營業一天,還附上了小孫子的照片。祖孫之間的親情有說不盡的温馨!

回程時經過一個名叫傑羅姆(Jerome)之小鎮,離開鳳凰城只有100英哩。小鎮建築在5,400英呎高的山腰上,十九世紀初在這裡發現金礦,引發了尋金熱潮,歴久不衰。發現金礦之前也曾經發現大量銅礦(copper),尋找機會的人潮蜂擁而至,令傑羅姆的經濟盛極一時!不過金砂和銅礦被採盡之後,傑羅姆隨着變得盛極而衰。它的居民為求生存把全部資源投入新的事業,經過數年艱苦的經營,成功拓展出一個藝術品市場,吸引了不少藝術家前來發展。他們集中於陶瓷和玻璃的創作,如今已遠近馳名。

印弟安人以往擁有亞里桑拿州三分之一的土地,可惜他們缺乏經營的智慧而未能善用,長久以來仍然過着貧苦的生活。在鳳凰城的街頭不時見到流浪客到處遊蕩,美國貧富懸殊的現象看來十分嚴重。在富甲全球的國家看見這種情況,令我感到非常詫異!

2006/9/5

Sunday, November 1, 2009

會安古城

會安(Hoi An)位於越南中部廣南省(Quang Nam)的臨海地帶,是16與17世紀期間一個對外通商的市鎮。遠自荷蘭、葡萄牙、意大利,中國和日本的商人曾經來到這裡做生意。市內保存了不少舊有的建築物,古意盎然。具有中國色彩的廣告牌是華僑曾經以此為家留下來的痕跡,如今仍然到處可見。不少西方遊客慕名而來,旨在追溯古城早已逝去的光輝。

入住的酒店靠近懷河(Song Hoai)的岸邊,離開購物區不遠,步行片刻可達。商店的橱窗展示出各色各樣引人入勝的貨品,琳琅滿目,我對畫廊內的陳列較感興趣。越南藝術家具有創意,題材突出,作風前衞,為東南亞其他同輩所望塵莫及。香港蘭桂坊著名的Arch Angel Art畫廊多年來不斷向市場推薦越南新派畫家的作品,居港時我經常來這裡瀏覧,因此對於越南一些畫家有所認識。此後每次路過越南都留意他們作品的展出,不時有意外的收獲。胡志明市的Ly Qui Chung和順化的Hoang Dang Nhuan,兩人都是我非常仰慕的畫家。可惜Ly英年早逝,遺作不多;而Hoang的名氣則愈來愈盛,身價倍增。這次在會安有幸結識了一位河內出生名叫 Vu Trong Anh的年輕畫家,大家一見如故。臨別時,Anh割愛讓出了他四幅油畫,都是難得的佳作。對他的好意,我表示萬分感激!

會安以往經歴過一段美好的日子,可惜時移世易,繁華的商業中心如今却與雜亂無章的農產品市場結為鄰里,昔日風光不再!和市區只有一水之隔的是一個專為吸引遊客而建造的民族村。場內展示了越南農業社會的生活特色,很富教育意義,也令人感受到農民的偉大貢獻。

走出酒店的外圍,站在橫跨懷河的橋上觀望兩岸的景緻,令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體態修長的椰樹與古樸優雅的民居相映成趣,有如置身於童話世界。河上偶然出現一葉由漁夫輕巧地搖划的小船,它半浮半沉的水影,形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工業化現代化和世界一體化似乎仍未跨進這個偏遠的角落,所以人們仍舊可以過着樸素無華的生活!

離開會安不遠的美山(My Son),有占婆(Cham Pa)少數民族拜祭神靈的廟宇。這些遺跡與高棉的吳哥窟很相似,不過留存下來的僅是一片廢墟。占婆族很久以前已遭他族同化,他們的歷史蕩然無存!

2007/4/14/ (星星生活週刊4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