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9, 2009

鬥雞


鬥雞是一項歴史悠久的民間活動,在雲南省偏遠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仍舊流行。鬥雞場每天開放,吸引了不少群眾前來參觀,場面非常熱鬧。它的設施不算講究,中間是一個面積大約有十平方米的擂台,離地一米高,圍繞它擺放了數行座椅供給觀賞賽事的人使用。黄色和白色兩方的參賽者進場之後要在擂台的對角分開等候號令。雙方嚴陣以待,使得氣氛十分緊張!黃色是代表迎戰的一方,參賽的雄雞要公開亮相,任由大眾評頭品足;白色是代表挑戰的一方,雄雞被關進密封的竹籠裡不淮露臉,觀眾只能憑經驗去猜測它的戰鬥能力。

鬥雞屬於公開性的賭博,所以只許成年人參與。賽事揭幕之前投注者要用預購的籌碼下注。籌碼最低的金額是10元,最高的是500元。猜中賽果的獎金是投注額的九成,差額算作籌辦機構的佣金,用來支付營運費;買錯了會全數輸掉。賽事相隔數分鐘才舉行一次,要等多久就得視上一塲賽事的長短和投注是否踴躍而定。評判員一聲號令之後比賽就立即開始,黄白兩方的領戰員(我自創之稱號)負責把參戰的雄雞推上擂台,並且立即向對方挑釁。鬥志高昂之雄雞早已磨拳擦掌,戰鬥一觸即發。領戰員雙手一鬆雄雞就猛力撲向對方,賽事從這一刻正式揭幕。戰鬥雙方怒目相向,對準要害瘋狂出擊。一時衝前、一時後退、一輪急攻、一輪防守,戰略變化層出不窮;一時雙翼齊飛、雙腿亂舞,在對手不留神的一剎那把它推下擂台就算獲勝。突然銀號一聲吹響,評判員宣佈戰事完結;他面向公眾高舉一塊黄色的標板表示迎戰的一方勝出。相反的則表示挑戰的一方贏得了賽事。按照以往的習慣鬥雞不設和局,這樣能使戰鬥的過程加倍緊張刺激。

鬥雞的形式有多種:有些雄雞的雙腿都扎上鋒利的刺刀,目的是要把對方重創至死為止,這屬於死亡的決鬥,非常暴力、殘忍、血腥,膽小者不宜觀看。西班牙流行的鬥牛與上述鬥雞的過程相似,我看過一次鬥牛之後就不再感興趣。另外一種方式屬於平地的持久戰:雙方都是赤手空拳上陣,搏鬥至另一方服輸為止。我也看過這種方式的比賽,開始時還算有點刺激,往後就愈來愈沉悶,需要耐性才可看完整個過程。西雙版納的鬥雞以技術取勝。速戰速決、不血腥,沒有生命危險。它和以上兩種不同,是較文明和公平的方式。娛樂性很高,值得提倡。

培養鬥雞是一門專業。懂得如何分辨雞品種的優劣是最難掌握的學問,研究族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門外漢都是一竅不通的。專家對於非來自名門望族的品種不屑一顧!聞說良種鬥雞身價高昂,甚至出價超過萬元仍然無法得手。如此巨額的投資相信它的回報率一定非常可觀。擁有一隻逢戰必勝的鬥雞當然使它的主人財源廣進,否則就是個慘重的損失。

說來奇怪,在這偏遠的地區為何會有那麼多的閒人,那麽多的閒錢和時間可以花費於這項活動上?一般鬥雞只有三年多的職業壽命,從兩歲半至五歲是它們職業的高峯期,之後就走往下坡。停止出賽的雄雞會被主人利用去傳宗接代直至生命完結為止。在西班牙戰死於鬥牛場的公牛的遺體是被送去孤兒院供食用的,在西雙版納鬥敗公雞的最終命運如何,又有誰可以知道呢?

訓練鬥雞有如培訓一個職業的拳擊手:需要一個周詳的計劃並按步就班地完成,拳術才可磨練至無懈可擊的地步。鬥雞的頭部和頸部的羽毛都須要脫去,還要經常用新鮮的黄薑粉去按摩,目的是要使皮膚變得粗厚而達至幾乎刀鎗不入的程度。拳擊手出賽時哪個不是光着頭赤了肩的?戰雞亦不例外才有可能擊敗對手!鬥雞的跳扎功夫也很了不起,反應迅速,走避和還擊的功夫都不下於拳師。屈居下風時它亦會把頭躲進對方的腋下,回了氣之後再來迎戰,與拳師運用的策略大同小異。看鬥雞有如觀賞一場精彩的拳擊!

2005年西雙版納曾舉行國際鬥雞競技大賽。東南亞各地都曾派代表前來參加,盛 况空前。本來鬥雞是民間盛行的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如今鬥雞不全是在鬥雞場裡舉行,同好者可聚集在任何場所一決高下。雖然大家都以社交為名,其實是私下賭博,使這項活動蒙上污點,實屬惋惜!

2008/3/9、昆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