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初和幾個好朋友一齊到法國藍色海岸(Cote d’Azur)去度假。先抵達舉世聞名的康城(Cannes)並作短暫逗留,再前往尼斯(Nice)並在它的近郊Villefranche sur Mer留下。整個假期原本是一個月的時間就完結,哪知道因為到阿爾卑斯山脉(The Alps)滑雪不小心弄傷了左邊的腳踝而要留下養傷。因此在法國一共逗留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對普羅旺斯(Provence)靠近地中海的一帶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六年後再來,印象比較前一次更為深刻!
尼斯(Nice)和鄰近的康城是法國藍色海岸一帶最著名的度假區(French Riviera),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尼斯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富人的天堂,到處都是眩目的財富。法國人懂得追求生活品味:本地商店橱窗陳列出來的都是一些炫耀性的消費品,驚人的價格使得很多顧客却步,但本地人却習以常;他們穿着趨時,女的花枝招展,男的搶眼奪目,使人眼花瞭亂;法國的烹調藝術舉世馳名,供應美酒佳肴的高級食肆無處不在,經濟的快食店却寥寥可數。沿着藍色海岸有很多遊艇會,在那裡停泊的都是最新型的帆船,有些豪華得令人難以置信;進出帆船俱樂部的都是一些名貴汽車,有如展銷會上的新產品使人目不暇接!法國人是否真的那麽富有?人言人殊!聽說不少尼斯的財富是來自國外的。鄰近的摩納哥(Monaco)就因是個避稅天堂而吸引了大量資金,法國有沒有類似的稅務特惠則不得而知!
除却旅遊業發達之外,尼斯也是一個素負盛名的藝術中心。它是首都巴黎之外擁有最多博物館的城市,收藏了大量珍貴的藝術品,熱愛藝術的朋友們千萬不能錯過這裡的展出。普羅旺斯過往曾經產生過無數大名鼎鼎如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一輩的藝術家。它春光明媚的山城和秀麗的原野吸引了不少作家和畫家來此作客或長居,增加了這個地方濃郁的文藝氛圍。尼斯也是一個非常熱鬧的藝術品市場,在那裡開設的畫廊多得不可勝數,琳琅滿目的新派和傳統的作品引來不少生機。
法國人喜歡用鮮花來美化家居環境。尼斯週末的花卉市場吸引了不少愛花人士的光顧,成為當地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花市內常見人頭攢動,擠得水洩不通。愛趕熱鬧的人不容錯過這個每週一次的市集,投入當地的生活。和花市連接的是個平民化的食肆,各種烹調都有,經常座無虛席,反映了當地飲食文化的特色。我們每逢週末都會來到這裡走一走,嘗一嘗新鮮口味的食譜,盡情而歸!
尼斯是一個古老但缺乏完善規劃的城市。路上的汽車非常多,和汽車爭路的行人則更多;彎曲和狹窄的街道再加上那沒完沒了的修路工程,令交通一片混亂。在尼斯驅車是一件不可想像的難事,需具備良好的駕駛技術和經驗才可勝任。尼斯的樣貌和六年前比較沒顯著的分別,市內沒有什麼新的建設,主要街道的地標和以往一樣容易使人辨認,所以到處亂闖也不怕迷失方向。中國很多城市不斷在擴建,它們三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有些還變得面目全非!尼斯却小心地保護它原來的典雅形象,使人永久嚮往。有人認為中國城市不停地進步,尼斯却原地踏步而趕不上時代。每人所見所感不盡相同!
這次有機會到馬賽(Marseille)一遊。約200公里的距離只需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全線都可使用現代化的超級公路,快捷安全。法國的汽油十分昂貴,每公升的售價為1.30歐羅,比較加拿大高出了一倍多。公路又要分段收費(Highway Toll),再加上汽車的租金,對我來說這樣的負擔實在沉重。比較起來搭乘坐火車來得更划算,以後若有機會一定要試一試火車旅遊的滋味。
馬賽是法國排行第二大的城市,也是歐洲排行第三大的海港。我是慕名而來,哪想到它如今變成了這個破落的樣子!不少建築物經久失修,有些還完全被棄置了,令人感到一片荒涼。例如一座非常宏偉的舊教堂變成了露宿者聚居的地方,實屬惋惜!近年由於運輸業衰退使大量工人失業,馬賽很快變成了流浪客的集中地。馬賽和非洲只是一水之隔,不少由地中海偷渡的非法移民通過這裡再潛逃至歐洲大陸其它國家;一時間馬賽又變成了龍蛇混雜的黑點,治安每況愈下。和尼斯比較,馬賽確實令人失望!
離開馬賽後,我們沿著地中海的公路向東走。經過無數風景宜人的城鎮,我們在一個名叫卡西斯(Cassis)的小漁村留下並度過了寧靜的一夜。附近有萬分險要的懸崕峽谷(法國人稱它做Les Calanques),讓人登高望遠或可搭乘小艇穿插其間一探究竟。小艇繞着彎彎曲曲的通道遊來遊去,有如進了迷宮,不知何處是盡頭。午飯後再繼續我們的旅程,途中看見很多紅色的奇岩怪石,與蔚藍的地中海構成強烈的對比;如此延綿十幾里,蔚為奇觀!
再繼續旅程,穿過了法國最大的海軍基地土倫港(Toulon),最後抵達St-Tropez。1956年法國著名的演員碧姬芭鐸在這裡拍了一部名叫”And God Created Woman”的電影,上演時轟動世界;碧姬芭鐸的名氣加上她賣座的產品使St-Tropez一夜成名。看來女人的魅力十分驚人,而名女人的魔力更具利用價值!
2006/5/15 (星星週刊436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