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移民加拿大接近二十年,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對香港的情況了解得愈來愈少,尤其那些複雜的政治角逐。雖然是這樣,我仍參加了這個座談會。
我遲到了約五分鐘,希爾頓酒店的一個小型會議廳已坐滿了人,走廊還站著一些等待進場的人;什麼年齡的人都有,都說廣東話,相信都是由香港來的移民。聽眾之中,很多手握錄像機,忙於拍攝,大概是值勤的記者。當二百多人擠滿一室之後,主持人開始了她簡單的開場白,聽眾熱烈鼓掌歡迎兩個主講嘉賓。
李、陳這次去美國,據他們說曾得到高規格的接待,會過面的人包括副總統和一些資深國會議員。訪美目的和過往一樣,是把香港人爭取民主所遭遇的困難向美國政府陳述,爭取同情及支持。
李柱銘一向認為中國和英國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是一份具有約束力的國際協議,保障香港在1997年主權回歸中國後可享有高度自治,中英兩國必須履行貫徹這份聲明的責任。可是十七年過去了,中國基於政治考量一直在干預香港的內政,英國為了經濟利益一直沒有挺身而出指責中國的行為。基於這個形勢,李唯有向美國政府求助,希望美國人仗義執言,為港人出頭打不平。
李柱銘是個律師,過分側重於法律觀點,忽略了中國人解決家事不作外求的思維。中國政府對「港人治港」的確下過承諾,並立約為憑,但對於如何付諸實施的問題,他們認為是一項內政問題,不容外國干預。李不管形勢,一直憑據法律條文對著幹,成效不問可知。李看來也是個十分頑固的人,其勇可嘉,其愚可嘆。其他民主鬥士或多或少也犯下這個錯誤,執迷不悟。
在座談會進行整整的兩個小時內,李柱銘一直把中國中央政府稱作共產黨,表示與它劃清界線,互不信任。試問持有這個立場的人,又如何可以和中央政府溝通理議呢?
李柱銘不斷發言,群眾情緒高漲。場內氣氛十分火爆,他們容不下絲毫反對他的聲音。這樣看來,言論自由在此是難以發揮的。
相反來說,陳安方生表現得較理性、溫和。她一直尊稱中國政府為中央,不要小看這點細節,至少可以保證中央領導人聽得舒服;由她出面與中央談判,相信會取得較好的成績。
我在場內看見一幅《一國兩制搖搖欲墜,繁榮安定岌岌可危》的橫幅,感覺部分港人對前途過分悲觀。十七年來,香港保持了它的國際地位,樓市、股市、旅遊業,欣欣向榮;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廣東話照講,麻將照打,廣東點心照吃,一切生活方式依舊不變;可以罵特首,可以佔領中環,可以維園集會,無後顧之憂。我估計再過十七年甚至更多年也會如此,何必杞人憂天!
香港人對未來「特首」選舉的方法最重視,直至目前為止仍未產生出一個中央和港人都能接受的方案,因此憂心忡忡。我對此拿不出什麼建議,但如果不幸選出一個無能的特首,用龐大的民意力量也可把他拉下馬,董某何嘗不是這樣提前榮休的?
說「港人治港」未能落實,對於這一點我也表示質疑。眾所周知的第23條法案,港人為反對此「惡法」而走上街頭抗議;超過七十多萬人的發聲怒吼,結果此法案無疾而終。
從以上各種事實觀之,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的承諾,言論自由、結社自由、法治和自由市場的核心價值,在香港仍受到尊重。明天會更好,在港人堅持下是將可不斷完善的。
黃啟樟 2014/4/7
黃生,
多謝你來的电郵.
我覺得香港民主之士, 太小看了中國的形勢. 常常以香港這個小地方的角度去看中國! 就好像一個飽讀洋書的小伙子, 回歸父親老家, 硬生生要老父放棄舊一套, 更天換地似的, 套上他放洋學成的新概念一樣!
是否中國共產黨真的一事無成? 是否當年毛澤東為求統一中國, 集權一身而大施殺戳, 引致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 七十年大鬥爭的後遺症, 都要算到共產黨頭上?
滿清自十九世紀中葉衰落, 二十世紀初被列强瓜分, 孫中山先生武昌起後, 民國初建, 但腐敗無能, 二,
三十年代軍閥割据, 內戰劇烈, 四十年代日本侵華, 八年抗戰, 再加上國共內戰四年, 中共成立後, 又面對歐美對中共的介心, 國際關係嚴俊, 而導至兩韓之戰, 受美國戰畧經濟之威䝱! 六七十年代, 中共權力鬥爭, 內憂外患, 人民巔背流離, 苦不啿言, 甚麽經濟大躍進, 全是謊話!
八十年代, 鄧小平提出市場經濟, 開放改革, 中國才由一個經歷了百多年動盪的貧困弱國站起來! 三十年來不断奮鬥, 發展學習, 累積財富, 國民得以養身生息, 漸漸富裕起來, 在國際上有地位, 成為全世界第二經濟體. 難道這些是拜歐美式民主所賜?
我認為十三億人的中國, 基於大多數人民對民主意識簿弱, 對政治內裡乾坤知識不足. 在未外數十年內, 行不成民主制度!
現應該從教育入手, 讓受了六, 七十年文化大革命損害了道德操行的人民, 從新學習, 引入儒家傳统中國禮義廉恥道德思想給現今學子, 参扶他們一把, 帶領他們成為下一代國家棟樑!
正如我説, 退休,
一定返港參與教育工作,
補償過去曾自私自利,
唾棄中國的行為.
"為人民服務"
的時間到了!
盧永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