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6, 2013

愛國心不是由課本培養出來的



      香港回歸中國雖已超過十五年,但不少港人的心至今仍未完全回歸祖國。原因在哪?說來話長。

      新中國成立後,並非一下子便能穩定下來,老百姓的日子仍然過得很艱苦。相對來說,香港比較安定平穩,因此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從廣東、廣西、福建和其他地方來到這裡,並以此為家。

      這些移民大都赤手空拳而來,從零開始,勤奮工作,很快便安定下來,對香港產生強烈的歸屬感,並持久不變。從民族感情來說,香港回歸祖國是所有國民都應感到興奮的事,但部分港人卻為此憂心忡忡,因未知這個轉變到底是禍是福。民族大義的考量,對於一些受過連年戰禍、改朝換代、政治鬥爭、朝不保夕的老百姓來說,抵不上安定生活的索求。如果把這些港人說成是甘願做英國殖民地的順民,是不公平的。他們在香港出生的子女對中國的認識更淺,甚至未曾到過大陸,因此對國家沒有任何認同感。

      中國提出「一國兩制」的政策增加了部分港人的信心,但他們對於未來仍持著觀望的態度,能離開的便選擇離開,不能離開的便隨機應變。

      回歸祖國後,香港還算穩定,加上國內經濟欣欣向榮,吸引了很多移民回流。但他們都保留了外國人身分,當見到局勢有任何變化時仍會考慮離開。

      中國政府當然看得出港人的心態,並設法把它扭轉過來。北京政府對港人反共的容忍度前所未有,徹底履行一國兩制的諾言。當香港受到外圍經濟衰退的衝擊時,北京又施以援手,推出一些利港的政策,以贏取民心的歸順。

      中國積極爭取港人歸屬的努力是無容置疑的,但仍未能滿足港人對國家的索求。中國堅持一黨專政,離開民主的制度仍遙不可及。連續三屆香港特區首長都是在這種專政制度的指導下產生,普羅大眾無緣參與。無論在大陸或香港,人民既然不能當家作主,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哪來信心呢?

      另一方面,從中國大陸流傳出來的負面消息實在多得不可勝數。如貪污腐化,貧富懸殊,環境污染,道德淪喪∙∙∙∙∙∙無日無之。身為中國人又怎能對此無動於衷呢?

      中國要贏取民心,一定要建立起一個自由、民主、公平的社會。單靠幾本對國家和執政黨歌功頌德的教科書,強行向學生洗腦是捨本逐末和不受歡迎的方法,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黃啟樟 2013/3/24

      www.davidkcwong.blogspot.ca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