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1, 2013

馬華、泰華、越華在僑居地的處境截然不同



     據統計:馬來西亞人口有二千八百三十多萬,華裔佔了24.6%;泰國人口有六千四百多萬,華裔佔了10至12%;越南人口有八千七百八十四萬,華裔只佔有1.1%.從這些數字我們大概可窺探出華裔社群在各僑居地的處境。

     這次筆者在馬來西亞的檳城(Penang)小住了接近兩個月,適逢馬來西亞五年一度的大選,耳聞目睹當地華人參政之積極,他們在政壇之影響力使我耳目一新。檳州政府首長由華裔政治領袖擔當,政績彪炳,得到巫、華、印各裔之擁護稱讚,連任的機會非常高。我曾經和一些馬華朋友討論當前之政治形勢,他們說反對黨有百份五十機會贏得大選,打敗執政黨,接管聯邦政府。無論何派勝出,華裔在各政治派系內的力量都不可低估。

     馬來西亞的華人除了積極參政之外,他們舉辦的學校,以教授中文為主,成績斐然,受到華裔家長和學生的擁護與支持。華人辦學成功之外,他們所辦的中文報章與刊物也廣受歡迎。不可不提的是那些華語新聞廣播和林林總總的中文劇集,多得不可勝數,都以服務華人為目的。中國之各地方言和華語(普通話)在馬來西亞也很通行,更難能可貴的是華人的新一代沒有忘本,以諳華語和能掌握中文為榮。這種現象在中國、台灣、香港和澳門以外的地區相當少見。

     筆者最近曾經驅車前往連接泰馬兩國的邊境,來回走了一轉,又到過泰國布吉島玩了五天。泰馬兩國雖然是近鄰,兩地的風土人情卻有所不同,尤其華裔社會分別之大使我難以置信。在泰國很少華人能說中文,縱使能說,水平也很低。他們對中國人的血統缺乏認同,都自稱是泰國人。走上街頭,看見商店用中文做標誌的寥寥可數。走到書店去,找不到半份中文報章可供閱讀,中文書籍更加少見了。這個現象是否表示華人都被泰國人同化了,中華文化因此終斷了?泰華當然不同意這個說法,認為中泰兩種文化已融成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亦不該分彼此。泰華似乎接受了這個現狀,並感到滿意。種族紛爭之事,在泰國甚少出現。

     筆者在越南出生,是第一代土生土長的華僑,一向接受中文教育,直至初中二的那一年,華校起了突變,越文由那時起取代了中文,成為授課之主要語言。除此之外,各類的新政策都是衝著華人而來,打壓華人的生意,強迫華人歸化越籍等等。一時風聲鶴淚,引起華裔社會極度不安,人人自危。我便在這個混亂的時刻離開了越南,從此便以四海為家。父母也是在越戰打得難分難解之際,放棄一生經營的事業,空手回到中國。

     自從越南脫離法國殖民變成獨立自主的那一天開始,華僑的好日子便走完,繼續便是噩夢連場。所以能走的都走了,無能為力的便得接受命運的主宰。越南人當家作主的現實將不會改變,從此寄人籬下。近年來中越兩國的關係時冷時暖,陰晴不定,直接影響華人在越南的處境。越華對未來之去留,頗費思量。

     黃啟樟 2013/1/21 於檳城

     2013/1/25 星星生活週刊 第591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