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1, 2013
東拉西扯說昆明
當飛機從香港飛抵昆明後,首迎接我們的是一片藍天白雲,完全不同於香港的雲遮霧障。這個城市給我的印象是三分古樸七分文明,經濟發展沒有把它改變得面目全非。
昆明四季如春,我是為了避寒而來,還打算逗留三個月。每天清晨在附近的公園散步,看見路旁綠油油的青草時,立即有一種温暖的感覺。早春二月,杜鵑和黃菊竟已開得十分燦爛,茶花也正在含苞待放。中國很多地方仍受着風雪蹂躪,昆明却是春意盎然。
朋友家附近有個小型農貿市場,早上散完步,順便往那裡去,買點小吃、蔬果和一些日用品。這裡物價比加拿大低很多。如非受到通漲之影響,在此購物十分划算。
朋友對昆明的消費場所瞭如指掌。由他作嚮導,四人結伴同遊一個新型的水療中心。那裡有溫水浴池、蒸氣浴室和各種按摩椅,按摩床,還有餐廳和休息室。顧客浴罷吃罷還可上網聊天,看電視節目,或閉目養神,消磨整個晚上。中心的顧客多是本地有錢人,其中女性佔多數;她們扶老携幼而來,盡興而返。那裡的僱員多是一些貧苦家庭的孩子,孑然一身來到昆明。貧富懸殊的現象在中國隨處可見,而且愈來愈嚴重。
昆明海拔接近2000公尺,陽光充沛。由於長年在這種環境下從事體力勞動,本地人的皮膚逐漸變成淡淡的古銅色,成年男女多是肥瘦適中、外型紮實。昆明人喜歡保持傳統的生活方式:洗衣、下廚都靠雙手;清理街道、搬運貨物,開路築橋,興建房子,也都是空拳赤膊上陣。
太陽能發電在此可大派用場,既環保又符合經濟原則。很多民房和工廠都安裝了這些系統。中國太陽能的科技水平很高,生產成本低,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1958年初我曾在廣東的農村生活過,對上山採木充當燃料的經驗記憶猶新。從那些原始的方法進展到使用太陽能,確是驚人的突破。
昆明的基建發展迅速步伐驚人。它從一個古老的城市搖身一變而成為現代之都會,前後只不過三十年。新舊同處的現象隨處可見:汽車、單車、馬車、驢車齊驅街頭,新建築和老房子相接為鄰,形成了它市容的特色。
昆明的市區不斷向外伸延,現代化的居住小區一個繼一個拔地而起。商人為了促銷,在建築地盤上豎立起耀眼的廣告,並把盡善盡美的示範單元在陳列室展示出來。到來參觀的人川流不息。其實房市早已飽和,競爭愈來愈劇烈。新建的屋宇比實際需求多,縱使賣了出去也無人入住。
房市興旺直接帶動了家具業、家電業、園藝業和室內設計業投入市場。「家具城」如雨後春筍,一座繼一座出現於昆明的鬧市中,吸引了無數遊人前往參觀。從家具城的陳列品我們可窺見國人今天之生活水平。
當人有了錢之後,他們便想買房、買車,結婚。繼房市之後,汽車是昆明另一龐大市場。新車陳列中心開了一家又一家,「汽車城」的規模比起「家具城」有過之無不及,人流更加可觀。
飲普洱茶在近年成了國人的時尚,茶莊應運而生,多如牛毛。由於求過於供,普洱茶的身價升了很多。茶商巧立名目,藉此把售價再推高一層。想不到暍茶如今成了一門高深的學問,不讓葡萄酒專美。
雲南省的土壤和氣候適宜種花,品種多,產量大。鮮花在昆明集散,通銷全國,並大量出口,成為雲南經濟支柱之一。來到雲南,千萬不可錯過賞花的機會,保證你心滿意足而歸。
昆明有個美麗的別號叫做「春城」,表示四季温暖如春。其實它的冬天有時也很冷,今年二月底便曾飄過微雪,寒氣襲人。我登上西山那天正吹起凜冽的北風,感到高處不勝寒。一般民房都沒有裝置完善的暖氣系統,室內有時比室外更冷,直到三月之後方始轉暖。春城整年都是繁花盛開:不同的花在不同的季節登場,爭妍鬥麗。昆明人對自然環境瞭如指掌,他們看花便知道時令的更替。若把昆明改稱為「花城」,相信更名副其實,因為春季畢竟會自然逝去,而繁花却能終年不斷。
很快又是清明時節,江南地帶開始春雨綿綿,而昆明仍舊一片晴天。登西山望遠或泛舟滇池上,都是及時行樂的好時光。昆明位於高原地帶,紫外光較強,不宜曝曬。喜愛戶外活動的人要小心防曬才不至傷及皮膚。據說多吸取動物脂肪有防紫外光灼傷的功效。本地人習慣油膩的烹調,理由便在此。
昆明發展的步伐過速,又缺乏周全的計劃,不協調的情況十分嚴重。由於道路增加跟不上汽車的流量,在繁忙時段各主要交通滙合點都會塞車。環城公路網正為解決這些問題而建,竣工後可望達到預期的目的。除多築公路之外,行人和司機要養成遵守交通法則的習慣才可徹底解決問題。
昆明的物質繁榮與時俱進。與此相比,它的精神文明却未能同步發展。楊麗萍編排的大型舞蹈劇<雲南影像>在此連續上演了三年,仍是城中唯一的文藝活動,未免使人感到冷清單調,比不上其他城市之活躍。其他文化活動,如畫展、書展、音樂劇、話劇、攝影展,都鮮有舉行。位於西壩路的上河創庫,取了個SOHO藝術區的雅號作吸引,展出被認為十分前衛的作品,看罷只感到平平無奇。這個小區是由一些古老的房子組成,改裝成畫廊、咖啡座,十分簡陋,也缺乏專業管理。昆明的新華書城,規模龐大,藏書豐富,是沙漠中之綠洲。這個地方很有吸引力,使我流連忘返。
黃啓樟 2008/3/31於昆明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