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房價連續升了很多年,使有房階級喜上眉梢,無殼蝸牛却苦不堪言。有人感覺房市升勢已達頂峯而隨時逆轉,先把房子出售套現然後靜觀其變;有人對市場仍然看好,把原來的住房賣出,自我升格買進了一棟豪宅,從此債台高築。懂得精打細算的人則會反其道而行,賣了大屋買小屋,更將差價節省下來,以備他日之需。
屋價不斷在漲,難為了一些無殼蝸牛。他們雖然有意置業,奈何傾囊而出亦不足以繳付房價的首期,變成有心無力!縱使經濟能力改善了,何時購房才算是時機適當呢?這個問題更費思量。市場盛衰理應有它的週期性,但在過往數年房價一直持續在漲。有些業內人士更表示屋價仍舊偏低,這種說法是否為了個人利益而作出的違心之論呢?
在烈火朝天的市場,有人趁機售房套現,等待市場轉向時再重新打算。這些自認聰明的人又怎會料到房價不跌反升,使他們的奇謀妙算落個全空。安居樂業是人生夢寐以求的目的,又怎可隨意把安樂窩當作貨品去炒賣呢?
樓市和股市一樣,吸引了不少投機活動。新屋動工量雖然一直在增加,但仍供不應求;房屋銷量亦屢破紀錄,使價格不斷上揚,一浪高於一浪。投機地產曾使有些幸運者一夜至富,令人刮目相看。在現下之社交場合中,樓市動態成為了主要的討論話題,人人樂意參與。談到眉飛色舞或得意忘形時,更把自己裝成地產專家一樣!
年輕人一向以能離開家庭過獨立自主的生活為榮,如今他們却大多按兵不動,一直依賴父母做靠山;縱使有些草率離了家,也得重新作出倦鳥知返之考慮。這個現象是由環境造成的,因為房價和租金遠遠超出年輕人的負擔能力,獨立持家再也不像以往那麼容易。這個趨勢相信還會繼續下去,兩代或三代同堂將是個難以改變的現實。
房價升,租金漲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物價,使市民受害,只有地產發展商和一些大業主受惠。由於水漲船高,他們的資產變得愈來愈豐厚,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卻隨着房價暴升而下降。居者有其屋是每個公平社會的理想,可惜房價暴漲使置業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日本首都東京的地產價格曾一度領先世界,在高峯期該國房地產的總值估計是美國的五倍。由於房價高,很多日本家庭被逼取用長達一百年之分期付款方式購房,房債豈非要等到子孫一代才可還清?其後日本樓市逆轉,從高處下滑,而且一蹶不振。1998年東南亞各國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之金融危機,香港不但未能置身事外,還遭受到沉重的打擊。香港樓價隨後暴跌,使高價入市的買家損失慘重,一夜之間淪為「負資產」之苦主。今日美國之次按危機皆由房地產市場過度炒作而引發,前景堪慮。
世間哪會有什麼東西的價格是只會升不會降的呢?常言道:物極必反,房地產市場亦不會例外。買房或賣房之前,我們不妨想一想這個道理。
黄啓樟 2011/10/18
刊於 2011/11/4 加拿大商報 (地產商報周刊)
樓價高,因為炒得勁。
ReplyDeleteDavid:
ReplyDeleteAmerican retirees used to move to countries like Mexico across the border to live because the cost of living is more affordable. That was umpteen years ago. Now, many of them move to Hawaii instead. Because a 700 square foot townhouse costs only some US$180,000.00. How about you Canadians? You’re always welcome, you know.
Aloha, 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