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南滇虹藥業在十五年前創立,最初只打算每年做幾百萬元的生意,殊不知首年生產的<皮康王>便銷出了一千萬元,遠遠超過預期。接着下來的三年,每年的營業額竟然比上一年增加雙倍,分別是二千萬、四千萬和八千萬元,業績何止驕人!
從1997年開始他們便與外資合作,將一切營運全面電腦化。五年間營業額達到六億元之巨,規模僅次於雲南白藥集團。在經濟改革開放後,類似滇虹藥業的私人企業出現神州各處,其中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
除了製藥業之外,有十三億人口的消費市場還可提供其他商機。例如目前在家居用品市場內生產商都以實用性作為商品推銷的主題,忽略了顧客對品味之追求。如果能够對準這種心理轉變去經營,相信能賺取更可觀之利潤。經濟繁榮產生了大量財富,市場策劃者必須重視這個現象帶來的營商機會。近年炫耀性的消費在中國需求甚殷,有待滿足。
筆者在華看到手提電話使用普遍至極,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家公司瓜分了整個市場,賺取豐厚利潤,外商只可望門輕嘆。中國的零售業發展神速,需求當然不限於手機,一切實用和非實用的消費品只要價格合理和質量可靠,哪愁出路?
入口代替品的生產亦值得鼓勵。歐美經濟瀕臨衰退,中國出口處處受壓,發展內銷市場急不容緩。中國龐大的人口隱藏了無可限量的購買力,是擴展內銷的有利元素。不少新興國家過分依賴出口,很易受到外來經濟環境或貿易政策變動的影響,中國千萬不要犯上這個錯!
黄啓樟2008/5/16成文,2011/10/20修改
載於2008/5/21明報經濟副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