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離開香港將近二十年了,但我的大半生曾在那裡度過,印象深刻。相對來說,移民加拿大的日子較短,但也度過了十六個寒暑,對它逐漸有點認識。就以個人的經歷所得的點點滴滴,試把兩地文化的不同作個比較。
香港地狹人稠,活動的空間非常有限。處身其間猶如在狹谷中生長之植物,必須適應環境,甚至改變環境。香港嬰兒在未離娘胎時,父母已為他們的降臨而大費周章。據聞近年不少中國孕婦前來香港待產,給已經有人滿之患之產房增加更大的壓力。相信同樣情況不會在加拿大出現,在這裡待產的孕婦就少了這份焦慮。
香港人在呱呱墜地之後和仍未脫乳之前,父母已為他們的教育問題作好準備。從幼兒班開始直至大學,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決定。可惜,縱使父母為子女花盡了心血,一些被公認為名校之學府常會可望而不可及。由於僧多粥少,被拒門外之事一點也不足為奇。而最令人莫名其妙的是:人們都盲目相信從名校鍍金出來的學生將來一定能够飛黃騰達,出人頭地。一些加拿大人對名校亦趨之若鶩,但還不至於如此盲目膜拜。
居港期間,適逢香港經濟起飛之年代,工商各業興盛,金融市場蓬勃,全民受惠。由於人手短缺,供不應求。香港職場上的打工仔,掌握了主動權,轉工成為三級跳之不二法門。「打工皇帝」正是那個年代之特產,直至中國大陸經商門户開放和東南亞鄰國之崛起,這種勢頭才開始消聲匿跡。
時移世易,今非昔比。香港的製造業北移,中國的出口業逐漸不再依賴香港作為轉口站。這個轉變使香港的經濟一落千丈,現今剩下來的只有旅遊業和其他服務行業,就業機會大受影響,而且每況愈下。打工一族如果仍舊保住工作崗位,已心滿意足。為節省成本,不少僱主實行裁員減薪,使僱員憂心如焚並疲於奔命。超時工作的例子多得不可勝數,而員工敢怒不敢言。由於環境使然,港人只能拼勁高昂,不向現實低頭,努力創造更好的業績。
我來到加拿大之後,未嘗在職場上打拼過,所以說不出箇中之甜與苦。但對這裡此起彼落之罷工則時有所聞,使我相信勞資雙方勢均力敵,可公平搏弈。相對來說,加拿大之經濟比較平穩,大起大落之波動在過往之二十年裡未曾出現過,在可見之將來也大概不會發生。基於這個原因,加拿大人對前途沒有不切實際之期待,同時也沒過份之憂慮。除此之外,加拿大是個實行全民福利之社會,失業的保障比香港勝出很多。由此養成居民安貧樂道之性格,拼勁總比不上港人。
香港和加拿大之最大差異莫過於住房的條件。香港寸金尺土而人口不斷在增加,使樓價在供不應求之下一直保持升勢,一浪高於一浪。住房之支出早已令港人透不過氣,如今更感雪上加霜。港人居住之空間小得可憐,條件之差亦無以復加。以一家八口一張床來形容其生活之侷促未免誇張,但一個單元住上數户人家仍與現實相去不遠。「籠屋」之苦主也一直在增加,實令香港「東方之珠」的美譽失色。香港樓價如果保持不變,「無殼蝸牛」只能望門輕嘆,而以分期付款方式置業之「房奴」也好不到哪裡去。相比來說,加拿大幅員遼闊,有無限可供發展之空間。由於土地供應充沛,房價保持在較合理之水平,安居樂業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之目的。加拿大人一般都喜歡擁有一棟獨立屋,前院種樹,後院栽花。這種生活方式,讓初到這裡的香港人看傻了眼,立即萌起移民的念頭。
香港面積僅有426平方英哩,很多還屬於山地,很少平原,但人口却超過了七百萬,還在不斷增加。地狹人稠自然使香港人形成一種島國心態,對外來人排斥,唯恐空間被侵佔。港人稱西方人做「鬼佬」、大陸來的同胞做「亞燦」、澳門的混血兒做「鹹蝦杉」、印巴人做「阿差」……都是一些負面之稱呼,排他之心表露無遺。我在1958年才由越南來到香港,對當地人看不起外來人有切身之感受。除此之外,港人由於過去有過驕人之經濟成就,也變得有點自負。
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長達156年,期間經歷或見證過不少重大之事故,如辛亥革命、對日抗戰、韓戰、越戰……這些事故曾直接或間接影響香港的命運,港人大都能够處變不驚,唯獨當中國向英國宣佈在1997年後要把香港主權收回時,港人就聞聲喪膽,引發了前所未有之信心危機。一時人心惶惶,移民成風。幾年間有超過一百萬人向加拿大、美國和澳洲政府申請居留權。他們不少是知識分子、專業人士、管理階層……帶着他們的經驗與財富遠走高飛。人才流失使香港各行各業中的領導核心變成真空,整個經濟體系亦因而受到影響。相對來說,加拿大局勢穩定,國泰民安,人民滿於現狀。近年來港人因為不滿特區政府的管治能力而走上街頭抗議,對政制改革進度不滿亦曾結隊遊行。類似這些民眾行動就絕對不會在加拿大的街頭上演。
加拿大地大物博,人口少得不成比例。如要持續發展,人口和資源供應的比率必須調整和重組,吸收移民是急不容緩的國策。加國人口之成分有不少是由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所組成。大家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親如一家,法律防止一切對不同族裔歧視之言論與行為。對此,香港實應效法。
人的思想行為會受所處環境的影響,這點和植物相同。生長在狹谷中之樹木,為獲得陽光、空氣、露水……不停向高處伸展,枝幹變得又瘦又長,與一些萌芽於遼闊土地上的同類相差很大;人在極度惡劣環境之中成長,也會變得堅強、壯實;為了生存不斷適應,甚至改變和克服現狀。港人鬥志高昂,加拿大人隨遇而安,實在有跡可尋。
黄啟樟 2011/10/10 刊於2011/11/18星星生活週刊第529期
David:
ReplyDeleteIndeed, during the 1980s Hong Kong employers had to go to head hunters to scout for experienced workers from overseas. That was how I got hired from Guam as general manager for Top Enterprises, Hong Kong, and later Sales and Marketing Manager for the Sheraton Hotel, Guilin. At the time, even high school teachers were paid up to HK$40,000.00 per month. Right now, they are lucky if they could find a job that starts with HK$8,000.00 a month. During that period, our good friend Old Mountain was making bundles at a bank. However, if he was ambitious and took up fortune telling instead, he could have made tons of money. And if he shacked up with a multi-billionaire female like that fortune teller Chan did, he could have become a billionaire and now shaking his legs in the millionaire row in Alberta! For us to expect him to be a pillar for the Chatterbox? We must be day dreaming!
Ha Ha.
Joe
黃先生鈞鑒,
ReplyDelete您的精闢見解,真是一針見血。謝謝您讓我們分享您的文章。以前我只認為您的英文很好,沒想到您的中文底子比英文更能傳神,再次謝謝您的好文章與我們分享。
祝您有個愉快的週末,
Andy Hu
Hi David,
ReplyDelete說句加拿大是一个人間天堂,也許稍為誇張,但我的的確確愛上了
這个國家.在客觀上,它有廣闊的空間和天然資源,主觀上有上了軌
道的民主政制,與香港比較,這裡的一切都比香港公平,尤其是以勞
力工人為甚.在香港身為勞工階層的工人賤過坭,政府的政策是保
障大商家利益為大前題,(試看樓價的天文數字就知曉).以我自己
為例吧.一个郵务工人的工資,基本上可以供一間小房子,一駕小車
子,(因子女讀書,看医生都不用付錢,已無後顧之憂了)如两夫婦一
齐工作就寬裕了.在香港人來看,他們很難想像一个平凡的郵务工
人可以去打Golf,打網球,有房子,有車用.在香港這是超級富豪才可
以享受到的物質生活,你說是嗎?所以很感謝上天把我帶到加拿大
來.
Henry
Hi David,
ReplyDeleteGood morning. Thank you for forwarding your article to me and I enjoyed reading it the same as if I had a rich breakfast.
My regards to Violet.
So Sir
Dear David,
ReplyDeleteHaving enjoyed very much your beautiful and clear express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ong Kong and Canada.
With warmest regards.
Fe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