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12, 2011

紅酒成了飲者的新寵

某年新春在廣東的常平鎮度佳節,得到親友們熱情的款待。吃吃喝喝,日子過得無比暢快。過去,無論是社交性質的飯局或喜慶宴會,主人都愛以名茶或國產名釀奉客。近年西風東漸,西式紅酒逐漸取而代之,而且大行其道而成為了時尚。曾經廣受歡迎之茅台酒如今不知所踪,香氣撲鼻之花雕酒也得靠邊站,平民化之啤酒和汽水更被列入缺乏品味和難登大雅之堂的飲品。傳統的飲食文化來了一個大革命,變得又中又西,甚至不倫不類,這是盲目追趕環球經濟的後遺症,廣告商之推波助瀾更使這場革命變成燎原之火,一發不可收拾。

改革開放初期,筆者經常往返中港兩地做生意。當年在一些飲宴場合上,國產長城牌的紅酒差不多是奉客的唯一選擇。如今非以入口洋貨登場似乎難以表達主人家的隆情厚意,無法滿足賓客品味改變後之要求。紅酒的品種多如天上繁星,國人則以法蘭西和意大利的名釀為首選,對其他有來自美國加州、智利、西班牙、南非和澳大利亞……的產品却認是略遜一籌的貨色。不少飲者全情投入去研究葡萄出產的年分、產區、釀酒商的歷史和市場地位從而鑑定品牌之優劣,再參照酒評專家之意見作出選擇。他們對紅酒之嚴格要求,門外漢是難以想像的。

往日盛酒用的是隨便什麼樣的水杯一個就行, 誰管得去認真研究。這個習慣今日亦徹底改變了,是拜廣告商之大力提倡,使飲者認識到名貴的紅酒非配以高雅的酒杯不可。商人推廣業務不遺餘力和無遠弗屆。紅酒銷量蒸蒸日上,酒杯生意亦直接受惠。十三億中國人只要十份之一愛上紅酒,這個新市場將是舉世無雙的。

在同一期間却未嘗看見白酒受到國人同樣的厚遇,是酒商促銷策略失誤還是另有因由則不得而知。以個人之愚見:白酒之淳清可口更適宜與中國溫文之烹調配襯,而紅酒却因氣味獨特容易蓋過食物之原味。不同酒質的分別可帶來無限商機,酒商不容忽視。紅酒市場被法意出產佔盡優勢,其他品牌需以價格來競爭。國產的長城牌紅白酒佔有地利,其銷售潛力亦不可低估。

黄啓樟 2011/2/2 (虎年除夕)
www.davidkcwong.blogspot.com
2011/3/3 加拿大商報

2 comments:

  1. David,

    I also drink red wines. I don't care about the years of vintage, or the grapes being Sauvignon, Merlot or Chiraz, etc. The best red red to me is any that costs no more than C$10 per bottle, be it French, Canadian, American or Australian. Ha ha.

    PF

    ReplyDelete
  2. 剛剛中国新聞傳出,有不法之徒用舊嘅空貴酒瓶,灌入劣紅酒,翻新包裝,封樽後,掛羊頭,賣狗肉,以高价出售比個D只看价錢,自以識飲老饔,謀取暴利。中國經濟起飛的一個怪現象!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