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曾經到過很多地方旅遊和工作,耳聞目睹不少有關用車的趣事,隨意拾來聊博一粲。
改革開放後,不論大小企業都推行自負盈虧的政策。大陸客運或貨運行業內的司機為了獲取獎金,行車時都想盡方法減省耗油量。多年前和朋友搭乘小型觀光巴士前往長城遊覧,往那裡的公路狹窄多彎而且不乏斜坡。當汽車從高點往下走時,司機把變速儀推向空檔格並將引擎關掉,利用車子本身和載客的重量自行下滑。如此操作可能節省用油,但汽車下滑的速度很難受到控制,不少交通事故因此而起,結果得不償失。這些陋習隨著慘痛教訓的不斷累積,終於有所而改變,是個可喜的進步。
很多人把私家車視作身分的象徵,竭力爭取做車主,並以擁有名車為時尚。多年前我在新加坡招聘行政人員,其中一名應徵者要求公司配給他一輛寶馬牌(BMW)汽車作為聘用條件之一,其他待遇則可另議,雙方為此不歡而散。新加坡人愛車如命,工餘的消遣是把車子洗擦得光亮奪目,樂此不疲。新加坡地窄人稠,政府為了減少汽車數量而提高入口稅和登記費,以降低人們的購車意慾;為了減低汽車流量而徵收道路使用費,在繁忙時間把市中心一帶列入收費區。各項措施實行了多年,不過成效未如理想,汽車對人的吸引力之大可想而知。
香港有一對頗負盛名的夫婦,他們擁有一輛粉紅色的勞斯萊斯(Rolls Royce)座駕,不時驅車到處招搖,引起了不少羨慕的目光。名車配名士相得益彰,可惜香港人貪新忘舊,不斷追隨新鮮的事物,那輛粉紅色的汽車不久就失去了吸引力,而名人的追隨者亦因此而大不如前了。由於汽車廠不斷更新產品,以名車顯示身分的人非緊隨潮流不可,否則就難以達到炫耀的目的,甚至反遭冷眼。
繼美國之後,日本成為汽車工業之新霸主,日本人並不以此而感到自豪,仍舊鍾情於入口產品,視擁有寶馬、奔馳(Benz)、勞斯萊斯、法拉利(Ferrari)等等歐洲名貴房車為榮。他們喜歡與眾不同,原封不動地保持歐洲車把方向盤設在左邊的設計在規定靠左的公路上行走,既不方便,亦容易引發意外。日本車主為了滿足個人毫無價值的虛榮心理,竟對此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行為視若無睹!難以想像。
喜歡炫耀是人的通病,在平實的加拿大社會亦屢見不鮮。華人尤愛以名車代步,視作身分象徵。殊不知此類行為易招來橫禍,匪徒的目光都是對準名車的。如要確保出入平安,使用普通牌子的汽車較為穩當。
選擇汽車是一項重要決策,不可等閒視之。
黃啓樟 (2010/7/15 現代日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