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0, 2010

淺談新加坡的語言政策




新加坡獨立後,政府竭力提倡英文教育,由小學開始就用英語授課,中學以後英文的重要性更進一步提高。如此實行了多年,英語逐漸成為了該國流通最廣的語言之一。

由於英語普及,當年的新加坡在工商業、旅遊業,和金融業的發展都表現得處處勝人一籌。它能够晉升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除了天時地利的條件之外,英語普及是另一項重要的因素。

華人是新加坡人口的主流,中文是他們慣用的語言,近年却被英文逐漸取代,認識中文的人愈來愈少,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亦因此受到不斷的衝擊。居住在北美洲的華人使用英語是基於現實的需要,新加坡華人面對截然不同的環境,華語對他們來說仍屬主流語言,沒有理由放棄它而使用外來的文字和語言。

如果基於經濟利益而全盤英語化,是輕視傳統文化的價值。在香港台灣和南韓,英語的普及程度遠遠落後於新加坡,但這些地區的經濟成就毫不遜色。可見英語的重要性可能被人為地,不合時宜地誇大了。新加坡的教育政策是否因此需要重新調整,摒棄一切功利的因素而把目光放大放遠?

中國經濟崛起後,中文的地位隨着這個形勢而不斷提升,影響了新加坡政府語文教育的決策。近年來華語開始受到重視,馬來語反被忽略,它的普及性大不如前。國際形勢千變萬化,英文或中文孰重,當政者必須慎重考慮。

黃啟樟 (明報副刊 2010/2/5日)

1 comment:

  1. David,

    Your essay is too sentimental. It will still a long time before Chinese can replace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Meanwhile, learning English should still be the priority despite your patriotism. For the past ten years, thanks to the shoe-shining boys, Hong Kong has trained one generation of completely useless students by using mother tongue in teaching. The Chinese they learnt is NOT simplified Chinese & the reading is Cantonese dialect which is absolutely no use in China. Also they have demoted the standard of English to hopeless low level. I would be very careful when I switch the language priority.

    Alfred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