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4, 2013
一個露宿者的遭遇
麗莎和十五個月大的兒子白天流連於圖書館,或徘徊於公園的遊戲場。當夜幕低垂,他們沒有回家,因為根本無家可歸。母子倆蜷縮在鞦韆架、單雙鋼架或滑梯架下,用毛毡裹住身體御寒,在那裡留下來,直至天明。
麗莎,三十八歲,是個產期臨近的孕婦,和兒子由今年五月初起便淪落街頭。他們本來居住在一個地庫的陋室中,因為房東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回去和父母同住,房東下了個逐客令,麗莎被迫捲席離開。
麗莎一向依賴福利救濟金過活,付不起昂貴的租金。縱使在離開多倫多市中心很遠的Durham區,也不易找到租金低亷的住所。一個單卧室的公寓單元(One-bedroom apartment)也需800塊以上才可望租到,麗莎又怎負擔得起呢?如此看來,她的前景非常暗淡,因對廉租屋有急切需要的人實在太多,市場供不應求,租客往往要輪候上十年八載才可望得到。
網上分租的廣告,很多都聲明「有孩免問」,因為業主恐防房客的幼孩會擾亂安靜的環境,弄髒弄壞家居的設施,增加屋宇的維修費。經過連番嘗試,麗莎仍不時望門興嘆,最終只有放棄計劃。
麗莎只是Durham區眾多租客中的一個例子,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對租房子的事完全失去主動權,面對的困難愈來愈多,却無從解決。Durham區唯一的婦女庇護中心,只提供四十張床,時有人滿之患。
很多業主都不願意把房子租給從庇護所前來的婦女,認為她們沒有信用保證,過往因欠租而被逐出門的例子實在太多,使他們不勝其煩。除了一些受到暴力虐待的婦孺,庇護所都不會提前收容任何人,只按照先來先得的做法。其他和麗莎母子倆情況相同的婦女,如有急需,只能在市場上尋求滿足,別無他途。
在庇護所暫住的婦女過往只需六至八週便可找到棲身之所,如今她們需要等上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如願以償。由於亷租屋宇非常短缺,加上需求的人愈來愈多,使多倫多的情況變得更加令人擔憂。
從最新統計,前往主流庇護中心求助的婦女和兒童有逐慚增加的趨勢,理由何在?一言難盡。當租金一直在漲,而低收入家庭的入息不升反降時,露宿的危機便變得愈加急迫,終難逃一劫。如要防止危機惡化,政府必須加緊提供亷租屋宇給予低收入的家庭,別無對策。
一般單親婦女除了希望能覓得租金可負擔得起的住所外,也希望能在一個較安全的社區生活。不過當她們嘗過庇護所的生涯之後,便會降低要求,準備接受質素較次的樓宇和地區,重新面對這些惡劣的環境。有些婦女在走頭無路時,也會重投暴力配偶的懷抱,或隨便找個歸宿了事。
如露宿者的孩子個人安全引起憂慮,政府會接觸他們的其他近親,安排臨時照顧,或安置他們於適當的庇護所。兒童扶助會(Children’s Aid Societies)的首項任務是保護兒童安全,減少環境對他們的衝擊,直至他們能與父母團聚為止。
回說在Durham區待產的麗莎,每天在圖書館瘋狂地上網,為的是替兒子,快將出生的嬰兒和自己找個安樂窩而努力,與時間競賽,分秒必爭。她不上網時便四處走,檢拾電蕊套錢買奶粉餵兒。她投宿過庇護所,覺得此非長久之計。庇護所不是個安全的地方,她曾為此整夜失眠。
麗莎的父親也是Durham區的居民,她和老父合不來,所以各不相謀。她和配偶也情如陌路,勞燕分飛。
麗莎生性樂觀,能苦中作樂,不停寫出哀怨動人的詩篇,還打算將文章付印。我們且拭目以待。
黄啓樟 2013/6/24
2013/7/5 星星生活週刊 第614期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