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7, 2013

不一樣的加拿大面貌


     看過不少讚美加拿大的文章,幾乎千篇一律地說它地大物博,山明水秀,環境優美,民風淳樸,自由民主,先進開明∙∙∙∙∙∙都是些耳熟能詳,了無新意,未看便知之談。

     不容否認,加拿大確是個好地方,但絕不是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全無瑕疵。其實它和其他國家一樣,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且讓我娓娓道來。

     加拿大幅員遼闊,東西兩岸相隔便有數千里之遙,時差也超出五個多小時;南北兩端簡直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溫差大得難以置信。很多人都知道西伯利亞荒蕪寒冷,寸草不生,不宜人居。其實加拿大的大片國土和西伯利亞沒有分別,只有北極熊和馴鹿的出沒,渺無人煙。三千多萬的人口都集中於美加邊境以北二百里範圍之內。假若地球暖化終於來臨,西伯利亞和加拿大之北大荒將會受惠,成為一片樂土。

     由於加拿大每年寒冷的日子有很多,不少旅遊區半年開放半年關閉。在關閉的日子裡工人依賴領取失業金過活,或另謀出路;農耕也跟隨天氣的變化而變化,秋收之後農民根本閒著。在漫長的冬天裡,只有供人滑雪的度假區開放,保持一枝獨秀。

     加拿大城市和鄉村的生活分別也很大:城市人口稠密,交通擠塞,空氣污染,罪案頻仍;鄉村人口稀疏,來去無阻,空氣清新,夜不閉戶。雖然如此,移民都湧向城市去,因為那裡就業機會較多。移民的到來,增加了住房、醫療、扶老、教育、娛樂、交通,治安的壓力。族裔間的矛盾也開始出現,但很快便完滿解決。不同族群都喜歡與背景相同的人聚居一處,逐漸形成了義大利人區、葡萄牙人區、希臘人區、猶太人區、華人區、韓國人區、南亞人區、黑人區∙∙∙∙∙∙可喜的是加國法律嚴明,禁止種族歧視。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便在政府的鼓勵和法律的保護下建立起來,吸引了不少曾經遭受種族迫害的人前來定居。

     加拿大美中不足之處是:魁北克省的法裔公民由於歷史背景,文化差異,心中有強烈的獨立意識,希望脫離以英裔為主流的加拿大,成為一個獨立國。為了保持國家完整,聯邦政府往往遷就法裔公民的要求,向他們輸送利益。規定法文是加拿大法定語言之一,不諳法語的人永遠不可擔任總理一職。凡此種種,都是為滿足法裔公民而設想的,可惜他們得寸進尺,不知適可而止。

     加拿大的政制十分繁複,分別為聯邦政府、省政府和市政府三種級別,重重疊疊,職權混淆不清。加拿大的政黨也有很多派別:進步保守黨、自由黨、新民主黨,近年又多了個環保的綠黨;這些政黨又再劃分為聯邦的、省的不同團體。簡單來說:保守黨右傾,自由黨中間偏左,新民主黨左傾。由於政黨眾多,政治理念壁壘分明,競爭劇烈,每每在選舉中不能獨家勝出,需由兩黨協商組成少數政府。這樣的組合,影響行政效力,一旦意見相左,政權便岌岌可危。政權不停更替,選舉頻頻,都是勞民傷財之事。民主制度其實也有不少弱點,有其利也有其害。由多個政黨參與管治的加拿大,要克服這些弱點,困難重重。

     加拿大人口太少,有礙經濟發展,形成對美國的過分依賴。我們四份三的出口商品輸往美國,一旦老美訂單不來,加國企業肯定遭殃。加拿大人保守,缺乏遠大眼光,仍看不見亞洲新興市場的潛力,按步不前。其實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可急起直追。

     加拿大的國防實力薄弱,長久以來都依賴美國保護,因此受制於該國的外交政策,唯美國馬首是瞻,缺乏自主權。擴軍需要龐大的支出,不符合國家利益,加拿大要量力而為。權宜之計是保持低調,廣交國際朋友,防止被孤立,邊緣化,走出外交的死胡同。當今之世,國與國之間的糾紛並不一定要用武力解決,其他途徑多著,成功的外交是靠豐富的創意和靈活的手段達到的。

     總括來說,加拿大的國際聲譽還算過得去。我們應繼續保持公正和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國,相信會獲得同樣的回報。

     說到這裡,欲問你印象中的加拿大到底是多倫多鬧市的繁華,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和麥田,或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大荒?

     黃啟樟 2013/6/29 寫於飛往Cancun的途中
     2013/7/12 星星生活週刊 第615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