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23, 2013
防止加拿大淪為第三世界國家
根據一個由約克大學(York University)主持的統計,加拿大每年使用庇護所的約有二十萬人次。一個只有三千四百三十萬人口的國家,有這麼多無處棲身的人需要尋求這類服務,其嚴重性不亞於某些第三世界的貧窮國,是一件頗令人吃驚的事。
「這個危機不難解決,只須政府或市場提供足夠的廉價樓房,使貧窮和低收人的人也能負擔得起租金。」,是一個曾露宿街頭名叫「哈里遜」的婦人在多倫多三聖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Trinity)內對著一群人演說時所講的話,並得到一些專家的同意。哈里遜和她的朋友每月在那個教堂內舉行一次追悼會,對逝去的露宿者表示懷念,致哀。
很多露宿者在凍死或餓死街頭之前,曾努力去擺脫依賴露宿苟活,改變以酒精或毒品來麻醉自己的習慣,可惜求助無門,終於自暴自棄。
哈里遜是在2010年由美國返回多倫多時,立即面對無家可歸的困境。她像跳蚤一樣,曾在火車站、天橋底、地鐵排熱氣的出口處過夜。她對庇護所具有莫名的恐懼,怕受到過多的限制和失去自由,不欲向那裡求助。她後來獲得加拿大Mental Health Commission of Canada所主持的「在家試點方案(At Home pilot program)」的幫助,有了一個固定的住所,並開始接受心理治療和專業社工的扶助。
今天的哈里遜,不僅除去了酒癖和毒癖,衣著整潔,還找到一份固定的職業,在LCBO工作了一年。
以上的例子說明居有定所對無家可歸之人是何等重要。當他們面對困難時,可獲得適當的援助,才不至放棄生存的希望。
政府在處理露宿者的問題上曾下過苦功,只不過僧多粥少,延至今天仍未徹底解決。政府必須增加資源投向多建一些廉價樓房,讓窮人也可負擔得起租金,加拿大才不會變成到處都是露宿者,淪為第三世界的一員。
黃啟樟 2013/6/22
原刊於《加拿大商報》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