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0, 2011

先敬羅衣






追求時尚,關心形象,先敬羅衣後敬人,是當今盛行之社會風氣。

在加拿大,無論你出現於任何場合都講求合適之衣著。例如參加婚禮,賓客們都會盛裝赴宴,表示對主人的尊重;出席喪禮時就必需穿得較為樸素,表示對死者的哀悼。不同場合有不同的衣著要求,過分隆重不宜,過分簡陋不當,恰如其分才免得被人取笑。筆者多年前曾到奧國旅遊,趁機前往維也納歌劇院欣賞歌劇。當地的朋友善意地提醒我必須換上西裝和擦亮皮鞋才可出門,他說這是西方人的習慣;Dress Code 是他們文化重要的一環,非入鄉隨俗不可。

假設兩人為應徵銀行文員職位而接受面試:一個衣着明亮進場,一個隨便輕裝上陣,前者入選機會相信會勝於後者,因為外表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感受,良好的印象就猶如錦上添花。當然,單憑外表而缺乏內涵仍然無濟於事。

加拿大人十分注重外表:例如進出國會山莊的政要,無一不是衣冠楚楚和氣派十足,總理哈珀更屬衣著入時之堂堂紳士。在星期日前往教堂崇拜的信徒們,都是衣著整潔的;在工餘時間去打網球,大家會全身網球裝束上陣。打高爾夫球的人士更加講究衣著,一切依照規定而行。

衣著隨便會給人一個錯誤的訊息,以為你是個辦事處世隨便的人。形象顧問是一門新興的生意,迎來不少政客、歌星、明星和球星登門求助。適當的裝扮是受人歡迎的重要條件,花點心思替自己包裝一下,無往而不利。有空到唐人街跑一回,不難發現我們同胞們衣著過時,四季保持同一樣子,不遭人白眼才怪!

回想三十多年前的中國人,穿的幾乎一律是中山裝,非藍便灰,雌雄莫辨,異常單調。某留學意大利的華僑畫家初次踏足國門時不禁驚歎大叫:哎呀,我們漂亮的姑娘哪兒去了?他久久仍不能適應缺乏色彩的祖國,結果重投那個習慣了彩色繽紛的世界。

穿衣除了保暖之外,更重要是代表適當之身份!

黄啓樟 2011/7/30




2011/8/18 加拿大商報


2011/9/1 加拿大商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