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 2025
說不完的中國大陸見聞(五)
每隔幾年來到中國旅遊,目睹最大的改變是國家的基礎建設,尤其是在交通設施方面的巨大工程,令人耳目一新。這是中國進步的一面,超越很多西方國家之發展。中國大量基建投資是由2008年全球性經濟衰退開始的,有助保持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穩定性增長,無可厚非。但過分投資於基建會忽略其他方面的發展,失去平衡。基建的保養及維修成本非常高,可能超出回報的預算,值得考慮。任何基建都會老化,未能百分百使用就過時,變成浪費。
在國防方面,中國的軍事力量也快速趕上美國,將距離拉近。不過真實情況是難以確定,因為國家秘密不宜外洩。真真假假的報導是心理戰術之一,但可以肯定中國再不是一個隨便可以欺負的國家。沒有戰爭,國家才可在和平的環境下繼續發展。
在經濟方面,若果以購買力來推算中國的生產總值,我們已經超越美國,而且幅度在擴大。不過我在珠江流域的大灣區走了一轉,覺得經濟出現蕭條的景象,大不如前。有人不同意我的說法,表示政府在鼓勵內銷,以抵消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制裁,怎會出現蕭條呢?他大概忘記了政府也提倡節約,批評浪費。民間大吃大喝的習慣可能改變不了多少,但政府官員就肯定不敢違背國家政策。中國人是一個善於儲蓄的民族,有危機意識,知道如何積穀防饑。內銷作用,不可高估。
經濟衰退影響就業機會,聽聞很多大學畢業生面對求職困難,我常平親戚的女兒就是其中之一。一個紐約朋友拿數據來反駁我的看法,說中國(30-59 歲)的失業率與美國(4%)接近,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水平。美國只有三億人口,比較中國的十四億,失業人數產生的壓力,不可同日而語。況且中國年青人的失業率比這個水平高很多。
既然人力資源充沛,生產自動化,機械人代替人手工作,不須太急進,因為會加深失業的嚴重性,未見其利先受其害。也有人不支持我這個觀點。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從任何角度看,中國的綜合國力都是有長足的進展,在國際事務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但不足之處是國人的行為未能跟上國家的進步,影響了國家的形象。最顯著的是,在公眾場所,中國人喜歡高談闊論,或高聲呼喊,旁若無人。抽煙的陋習,仍未完全戒掉,在無人留意的地方,我行我素,照吸如儀。
在使用道路方面,摩托車騎士有重新接受教育的必要,學會遵守交通條例,不侵佔行人路,不衝紅燈。比較起來,汽車司機就自律很多,不超速,不醉駕,但妨礙行人的泊車習慣仍然要改。
我留意到摩托車完全電動化,其他電動車也出現在路上,但比率仍然偏低。高速公路中途的休息站,有很多充電設施,方便司機充電,為全面電動化作出準備。
管治十四億人不是一件容易辦的事,除了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還有保障他們的安全。中國城市的街頭很少看見警察,治安的工作依賴錄像器負責,任何犯罪行為在監視器下無所遁形。這是失去私隱的代價,你願意付出嗎?
溫飽問題解決了,還要向人民提供教育。一個有教養的民族才會受到尊敬。文明不是由財富來釐定標準的。反過來,財大氣粗,會遭人異議,甚至反感。使國家走向文明之路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任務與夢想,責無旁貸。
2025/4/1 黃啟樟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