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0, 2024

香港的特殊階級

拙文《英國對香港有什麼貢獻?》發表之後,同意及不同意我意見的人都有。香港的地位很特殊,不少人曾經受惠於殖民統治,但更多的人一直在掙扎求存,終其一生也脫離不了貧窮的困境。我嘗試替這些無助的邊緣人發聲,表達他們的無奈感。 什麼人是曾經受惠於香港的特殊地位呢?戰後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人,沒有受過中國大陸解放後政治鬥爭的影響,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十年的衝擊,能夠在香港平安地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與此同時,從大陸逃到香港的人,避過了內地政治的動蕩,在香港棲身,過上較為穩定的生活;香港也收容了不少在東南亞國家受到排擠的華人,其中貧富都有,尋求香港提供的保護及機會。另外還有一些來自各地的冒險家,在這裡施展他們的才智,賭其運氣,如願以償,滿載而歸。 不過,香港並非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在太平洋戰爭,日本揮軍攻打香港的時候,英國人守土有責,但自顧不下,港人為了自身安全,逃奔大陸避難,留在香港的人,遭受了三年零八個月的非人生活,受到日本鬼子的虐待,打死、餓死、病死都有,街頭巷尾都是未及時處理的屍體。戰後,英國竟然厚著臉皮返回香港,繼續他們失去了「道義」的統治。 香港在戰後人口激增,無論是棲身之所,子女受教育的機會,都是追不上實際需要。有人一生都住在半山僭建的木屋,或困在擠迫不堪的「劏房」生活,甚至露宿街頭。擁房是奮鬥的目標之一,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改變。香港父母在每年學校招生的日子,都四處為子女奔波。「名校」僧多粥少,供不應求,為子女報名的人龍,絡繹不絕。從「名校」出來的學生,是香港最驕傲的一群,文憑含金量最高的持有者,無往不利,是政府及企業招聘的對象,成為未來企業的管理層,政治架構內的中堅份子。他們是香港繁榮的受惠者,對香港忠心耿耿。前往英國受教育的學生,受到西方價值觀的影響,對英國產生好感。崇拜英國的香港人特別多,他們念念不忘殖民時期的生活,更捨不得英國人的離開。 香港是個錦上添花的社會,當你掘到第一桶金之後,致富之道就會接踵而至,要擋也擋不住。香港的富豪很多是白手興家,李嘉誠是個典型例子。他經營過低檔的手工業,獲利有限。但他擁有的工廠,地價大漲,乘機進軍房地產市場,節節勝利。香港推行的「高地價」政策,使「李超人」最後成為香港的首富。我在上文曾經提過製衣業在香港的運作。先入為主的公司都受到政策的保護,轉讓「出口配額」的利潤,有時比從製成品直接出口所獲得的利潤還要高。他們一定會維護香港的政權,因為他們的「旣得利益」受到保障。 香港的稅率很低,是累積財富的有利因素。李嘉誠每年繳交入息稅的稅率,和他的女秘書沒有什麼分別。香港是製造「富翁」的天堂,是天下的共識。 香港新界的原住民,對殖民政府也具有好感。他們的「男丁」在成年後,可分配到亷價建屋的土地,他們的子女前往英國受教育,可以享受特別的安排。香港人一般都要求不高,能夠安居樂業,三餐無憂,已經感到滿足。英國統治香港接近一百五十年,沒有受到什麼難以應付的挑戰,原因在此。 2024/9/10 黃啟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