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7, 2011

試將多倫多和温哥華比一比



我是來自香港的移民,以多倫多為家,在此生活了十六年多。而初次踏足加拿大國土的地點是温哥華,對它印象深刻,還經常舊地重遊。

很多人曾經問我兩者之中更喜歡那一個,我一時難以作答,却引起了我把兩地作個比較的興趣。

温市位於加國之西面,坐落於洛磯山脈之脚下,臨近太平洋,擁有優良的天然海港,是通往亞洲和澳洲之最佳門户;這裡山明水秀,林木茂盛,花開遍野,故被列為世界最適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多市是個遠離大西洋的內陸城市,地勢平坦,與聖勞倫斯水道連接的安大略湖是它水運之唯一出口,天然條件遠遜於温哥華。

從另一角度看,多市與美國經濟樞紐之紐約市接近,又和該國東部與中西部之工業重鎮如底特律、芝加哥等大都會為鄰,享有地利之宜;反觀温市,和美國西岸最富庶之加利福尼亞州被兩個州隔斷,只能望梅止渴,得不到任何實惠。多市經濟蓬勃,就業機會多;温市經濟過份依賴天然資源市場之盛衰,如木材和礦產之供求,其上落幅度難測,形成就業不穩定。由於這個原因,多市吸引了大量人口湧入,產生了良性的效應,成為了加拿大最大最繁榮之城市,温市就缺少了這個優勢。不少人說:打工的就來多倫多吧,退休的還是選温哥華較好!

從氣候方面去比較則各有千秋:温市多雨、潮濕、冬天不冷;多市陽光充沛、乾燥、冬天寒冷、多雪。如你喜歡看雨景,春秋兩季到温市去保證不會失望;反過來在多市求雨有時就會難於登天,這裡氣象報告失誤次數之多,令人難以置信。由於下雨天頻密,温市不宜舉辦大型之户外活動,例如世界頂級之網球賽和高爾夫球賽都選擇到多市舉辦。除此之外,同性戀之友的大遊行和加勒比海族裔之嘉年華會都是多市獨攬主辦權之盛事,吸引了各地蜂擁而至的遊客。

九月往温哥華探親時,曾與兩個偶遇的陌生人聊及天氣。其中一個對我說:”多倫多夏天熱得要命,你怎麽能够忍受?”。原來已一把年紀的她從未踏足多市,只憑道聽塗說得來這些印象;另一個較年輕的對我說:”多倫多冬天路上凍死人,這個鬼地方怎可讓人居住?”。追問之下才知這位小姐也未曾親身體驗過我們的冬天,人云亦云而已。想不到在加拿大有這麽多人足不出户,對外間的事情一知半解。我的家庭醫生曾在兩地執業,她作出與實情較為接近的比較說:”在温哥華求診的病人多是患了季節性的憂鬱症而來,在多倫多求診的則多是雪地跌傷了手腳的可憐人。”。她一語道破了不同氣候對人們所產生之不同問題。

由於地球暖化而產生的温室效應,把各地的氣候常規搗亂了。在最近幾年温哥華下雨少了,而多倫多的雨量却比以前增加了不少。你有沒有感到這個轉變呢?

每次來到温哥華,無論在機場、街頭、公園、商場、食肆,到處見到的都是中國人和南亞裔人。可能由於人口比例產生出來的錯覺,温市猶如一個亞洲城市。其中列治文 (Richmond)更發放出一股强烈的香港氣味,商店的巨形中文招牌簡直是喧賓奪主,難道華裔商人不怕本地人反感嗎?多市華人聚居之地點也犯上了同樣的毛病,值得我們撿討。

無論是大陸來的或香港來的有錢人都喜歡定居於温哥華,因為那裡與他們的原居地只是一水之隔,往返方便。有錢人置業一擲千金,面不改容。近年温市房價狂升,不知是否與此攸關?反觀多倫多的華裔移民,多是上班一族。他們努力工作,克勤克儉,在三餐温飽後才考慮以分期付款方式置業。當目睹中國大陸的經濟繼續繁榮和香港的時局保持穩定,温市的華人立即蠢蠢欲動,回流成風。多市這邊的華人,在决定移民前都把原居地擁有的一切連根拔起,回頭路早已截斷,只能一心一意在這個國土上重建家園。

和親友聊天時提起温哥華的交通阻塞。住在北温之駕車人士都憤憤不平地批評西温有錢人為了私利而強烈反對將獅門橋(Lion Gate Bridge)擴建,因為害怕從此會引來大批車輛進入他們的住宅區,破壞了那裡的寧靜。由此我聯想到多市之Allen Expressway工程曾因Eglinton Avenue West 附近的居民反對而半途腰斬。兩件事雖然發生在不同的地點,却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加拿大這個注重人權的國家,大眾的需求竟會因少數人之利益而讓步,實在無法理解。

塞車其實是每個大城市之通病,而且愈來愈嚴重。多倫多有之,温哥華亦不能避免,只不過它面對的問題比前者更難解決。温市北部是山,很多道路都是築在斜坡上,車速被嚴格限制;北温、西温和市區中心由水(Burrard Inlet)隔開,要依賴兩座大橋連接才可通往。獅門橋在1938建成,早已應付不了近年汽車之流量;在1960年落成的鋼鐵工人紀念大橋(Ironworkers Memorial Bridge)雖發揮過解決交通阻塞的力量,但它的承受力亦開始受到挑戰。由於地形限制,温市的道路狹窄多彎,主要幹線只有一條由西至東的第一號國道(W-1),也發揮不出疏導的功能。如果嘗試過在下雨天、落雪天、上落班時間在温哥華開車,你就會明白我所說的話。

相比而言,多倫多之有車階級就感到幸運多了:大多市橫向的有三條幹綫(QEW、401、407),直向的有兩條幹綫(404、400),市區內還有地鐵輔助。由於地勢平坦,多市的主要道路都是按着井字形排列,開起車來方便得很。多倫多所面對的問題是人口和汽車流量增長過速,道路和公共交通供不應求。冬天鏟雪對公路的路面嚴重破壞,修路工人雖然疲於奔命也應付不來。其實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要解決這些煩惱就須擁有高度的智慧。



温多華居民內心有個隱憂但都不喜歡宣洩於口,就是那防不勝防的地震。相對之下,多倫多冬天時偶然發生之嚴寒與雪暴,盛夏時偶然遇到之暴熱與龍捲風,真是微不足道。其實世間上哪裡有個十全十美的天堂?

黄啟樟 2011/10/6
www.davidkcwong.blogspot.com

4 comments:

  1. Dear David,
    Thanks for such a vivid comparison. Very enlightening for someone like me who did not have the courage to immigrate to Canada, and never stayed in Canada for more than two nights each time.
    Peter Mok, HK

    ReplyDelete
  2. Peter:
    Whether move or no move to America depends on each individual case. In your case, you are being smart to have stayed behind. Whenever asked by people in Asia whether they should or should not immigrate to the West, my answer is quick and simple. Do immigrate when one could find a similar profession as one has back in the old country. In your case, whether you could become a professor or a job similar to such level.
    Aloha, Joe

    ReplyDelete
  3. Hi Uncle David,
    I think the highway in Vancouver is called Number 1 highway or Highway 1. As for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issues to the two cities, you need more than wisdom. I think it needs the people's participation and compromised.
    JQ

    ReplyDelete
  4. Young immigrants move to a certain city for better job opportunities and older folks want to live close by family members.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