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11, 2010

全盤英語化的後果



在兩個世紀之前,大英帝國以武力東征西討,不少東南亞地區因而落入了它的版圖。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這些殖民地紛紛宣佈獨立。由於英語早已佔着當地文化的重要地位,所以它的影響力沒有因此而消失。

新加坡原屬馬來亞半島的一部分。當馬來亞脫離英國獨立之後,兩地由於文化的差異而分開,成了兩個不同的獨立國。新加坡人口以華裔為主流,華語是他們最通用的語言。當年領導獨立而當上總理的李光耀捨中文而採用英文為首要法定語言,大力推行英語教育。舉國上下,不論販夫走卒,達官貴人,尋常百姓,無一不加入學英語用英語的熱潮。李光耀在短短的數十年間把新加坡送上了一條以英語為主導的語言道路。

華語被廣泛地使用,不過它的地位岌岌可危,不久將被英文取代。如今無論在政壇上、工商往來、學術交流和其他社交場合,英文的使用愈來愈普遍,不諳英語或此道欠佳者只能靠邊站。此風一經鼓吹,勢不可擋,年輕一代能够使用中文表達自如者竟變成鳳毛麟角。如果讓這個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固有的中華文化就很快會在這個國家被銷蝕得盪然無存,實屬可惜。

新加坡華人不懂中文是常見的現象,崇外之輩更以精通英文為榮。不過心懷遠見者却憂心忡忡,認為一個民族喪失了自己的文化就有如一棵失去主根的大樹,會搖搖欲墜。

黃啟樟

1 comment:

  1. David,

    I totally agreed your points of view, we can encourage people to learn English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but we cannot lose our culture.

    Peter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