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殖民地的年代,法國人用高壓手段管治越南,人民敢怒不敢言。華僑是僑居身份,處於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可找到一些生存空間,但要步步為營,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則可能惹禍上身。犯了輕罪,亦難免要受牢獄之苦,犯了重罪,就可能會被驅逐出境。
鳳合市 (Phung Hiep)是隸屬於芹苴省(Can Tho)的一個小市鎮,人口稀少,屬於縣級行政區。當年縣政府基層公務員的聘用,都是就地取材,唯縣長一職是由省長從外地委派。全國各省省長全部由法國人包攬,縣長或以下的小官才有越南人的份兒。縣長雖然擁有令人羨慕的權力,但如果爭取不到土生土長公務員之合作和鄉紳父老之支持,難以施展他的管治抱負。
先父當年在鳳合市經營穀棧、木廠、和船廠生意,並被委任法國印支柴炭有限公司之代理商,業務欣欣向榮。他也是個小地主,擁有少許田地租予農家使用。他向鄰近農家收購五穀運往西貢市(Saigon)出售。他以買家身份代客(農家)繳付街市稅,如此安排實行了很多年,各方都感到滿意。街市稅是縣政府向農户徵收的地方稅,當農產品在市場出售之後就必須繳納。稅例規定每天由日出開始一直徵收至日落,日落之後的交易可以享受免稅特惠。地方政府每年定期公開拍賣收稅承包權,由出價最高的競投人取得。長久以來承包人多屬印裔商人,因為他們認這項投資是有利可圖。先父為簡化繳稅程序,主動向承包人提議以定額繳付。如此運作,既可方便自己,又能够替客戶節省稅欵,實屬一舉數得。
可惜多年來有效的收稅協議,被一名新進的印裔承包人所破壞。他不滿意那個老辦法,特別派人到穀棧去,按照每日成交數額逐户徵收。哪想到新規例實行之後,農戶都把自己的收成運往其他市場去出售。承包商立即無稅可收,而穀棧的供應綫也被截斷了,生意被迫要停頓。為了自救,先父利用法律容許的空間去實行夜間營業,而且獲得農户的支持。因為是免稅做生意,何樂而不為?形勢由被動變成了主動,承包商當然心有不甘,立即反擊。
新上任的縣長求功心切,但未能取得公務員的合作,辦起事來處處受阻。承包商認為自己是法籍身份,地位高人一等,所以先發制人。他投訴穀棧商人未依法繳納街市稅,又以金錢賄賂執法者。受了惠的縣長立即傳召先父上堂審查:
問:承包商投訴你沒有繳付街市稅,你有何解釋?
答:繳稅是賣方責任。我是買方,無須對此負責。
問(語帶恐嚇):你買入之穀類亦要賣出,所以非納不可。
答:我的貨物是轉運到西貢後出售,當地稅局才有權向我徵收稅項。
問(老羞成怒,更高聲呼喝):你這個可惡的中國人(Ba Tau),強詞奪理!
答:大官出言侮辱我中國僑民!你是本縣首長,因要尊重你的職位,所以我無話可說。如果你離開你的辦公廳,敢膽再對我說一聲Ba Tau,我立即揍你一頓。
當時除了縣長為主審官之外,現場還有其他官員。這班人早就對縣長心懷不滿,但敢怒不敢言。難得有黄鑑(先父名字)這名勇士,斗膽挑戰權威,替大家出了一肚子的怨氣!他們都站在先父那一邊,先勸解庭上各人不要意氣用事,跟着提議改期審理,好為各方找個下臺階。
先父只不過是個小商人,家無恆產,膝下却兒女成群,又不諳法律,何來這份勇氣與官鬥?原來他與本地官紳有良好關係並得到他們的支持,才決心這件事情據理力爭。再往深一層去考慮,先父認華僑是個弱勢社群,如要立足於旅居地,對任何事情都逆來順受的話,會遭致無地可容的尷尬境地。一幕稅務糾紛的法律訴訟很快就要上演。先父面對的風險無可估量,因為逃稅是彌天大罪。這場官司是許勝不許敗,絕無後退之路。
先父首先向省府投訴縣長違法強迫民間納稅,並無故辱駡中國僑民。文件呈交省長,由於他正在度假,所以由副省長代理。副省長覺得整件事乃一場鬧劇,不值得花時間處理,將文件投入廢紙箱算是了事。書記處職員與先父素來有交情,連忙撿起有正式簽收之文件交還發信人。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先父拿了文件直奔西貢法國駐越南南圻督署投訴。在西貢逗留期間,先父有緣認識了法文遠東日報之高級記者阮藩龍(其後,阮氏在保大皇傀儡政權時代曾一度出任首相)。憑阮氏之協助,將整件稅務糾紛之事情在報章上廣泛報道。遠東日報是極有權威之媒體,影響深遠。正在大叻 (Dalat) 度假之芹苴省長,知道了這一宗不尋常之事件,立即趕回省府去處理。經深入調查之後,省長提議各方庭外和解。為息事寧人,家父欣然接受省長之訟裁。案件就此了結,那個無能之縣長隨後被調了職,先父算是嬴得了一場法律訴訟。
在素來平靜的鄉鎮社會,這宗案件引發不少議論,先父之知名度,突然飊升。社會中各階層的人物,都前來與他結交。諸如鳳合市的大地主馮某和趙某,也從西貢遠道趕來打個招呼,志在建立商業關係。先父本來可憑借新形勢替自己另創一番事業,但他為人忠厚,只曉得替人辦事而忘記了自己的利益。
越南在1954年脫離法國成一獨立國家,華僑被強迫歸化越籍,以往之僑民身份不復存在。獨立後局勢動盪不安,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有些生意甚至遭受到地方勢力的破壞。先父做人與處事作風,在殖民地時代有所作為,獨立後的社會形勢大大改變了,他未能及時應變,在商塲上處處受到衝擊,生意一落千丈。他感到時不與我,很快就引退江湖。一代英明硬漢從此消聲匿跡,昔日之風光亦到此畫上句號。
黃啟樟 (原載酬唱集第十九期 2009/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