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3, 2025

中國發展一日千里

從香港搭乘高鐵到武漢,五個多小時就到了。向著其中一個出口離開車站,向四處張望,都看不見來接我們的導遊小姐,用手機與她聯絡,才知道走錯了出口。原來車站共有十個出口,面積之大,可想而知。經一事,長一智,以後每到一個新城市,都會事先問清楚車站或機場的出口,避免再犯錯。 從成都前往北京,搭乘飛機。成都的天府國際機場,五年前建成,比香港的赤鱲角國際機場,面積大很多,設備更先進,使我大開眼界,嘆為觀止。我在離境的那一層,由一個盡頭走到另一個盡頭,感覺有長達一千公尺以上之距離。候機室為乘客提供的設施及服務,應有盡有。乘客可在室內停留,也可走出室外呼吸新鮮空氣,在園林式設計的空間休息。 從成都到北京,航班只需兩個小時就可抵達大興機場。百聞不如一見,這座外型如八爪魚的建築,美倫美奐,也是在五年多前建成的,是世界空間最大及設備最完善的機場。它不只是符合功能所需及講求效率的設計,而是一個富有創意的巨型藝術實體。從任何角度看,它都能夠擔當得起這些美譽。當遇到航班因為惡劣天氣或其他原因而延誤時,在這裡等候比困在其他機場,肯定會容易忍受很多,因為空間廣闊,有足夠的設施讓你消磨時間。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在各方面都落後於西方國家,「超英趕美」是當年的夢想,追求的目標。改革開放後,國家全力發展經濟,投入龐大的資源振興教育,科研及生產技術,與西方國家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信心大增,但不會滿足於此。中國的進步,開始引起西方社會的關注及嫉妒,甚至恐懼。他們運用各種手段來阻擋中國的前進,甚至施以無情的打壓。面對這些壓力,我們不但不氣餒,反而增強了鬥志,以永不妥協的精神,再接再厲,結果不但追上了西方的水平,還超越他們牢不可破紀錄。 中國在基建方面,都有過人的表現:如高鉄,曾經由歐洲領先,後來被日本追上,但中國很快加入競爭,而且超越他們。無論在車速,安全性能,建造成本及投入服務的里程,都創下紀錄。這項基建對「一帶一路」計劃作出貢獻,成為中國的重要輸出。 在高速公路方面,由歐洲領先,美國後來追上。中國是比較晚投入這項建設的國家,但具備突破的能力。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的交通工具以單車為主,哪裡想到今天阻塞道路竟然是汽車。美國曾經是「汽車王國」,日本取而代之,今天又是另一翻景象,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在滿足本土需求之外,暢銷歐洲,非洲及南美洲,成為一股新興的力量。 中國地理環境比較複雜,多高山及沙漠,造成天然屏障,鋪設公路及火車路工程難度高。除此之外,跨越黃河,長江及珠江必須架橋或挖掘隧道。中國都是依靠自己去解決這些困難,港珠澳大橋、丹昆特大橋,杭州灣大橋及青島海灣大橋,只是其中數項比較著名的重要工程,已經震驚世界。 這些基建大大改善中國的交通運輸,造福人民,有目共睹,可親身體驗。中國在其他高科技的發展,如人工智能、互聯網通訊系統、電子產品、航天科技、醫療及國防工業、造船工業,都有突破性的進展。「超英趕美」再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將中國的頹勢完全消除,以煥然一新的面目,傲視群雄。 有人這樣形容中國的進步:它從十九世紀搖身一變,就抵達了二十一世紀,而繼續前進,一日千里! 2025/9/22 黃啟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