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3, 2025

成都一鱗半爪的印象及對中國的展望

十七年前和老伴到過成都,想看一看樂山大佛的真面目。今次和外孫結伴同遊,想在近距離觀看看熊貓的真實世界。外孫剛完成獸醫課程,喜愛動物,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對他很吸引,是此行目的之一。 行程是先到重慶,再乘高鉄到成都。重慶市和成都距離只有一時小時車程,但分別很大。重慶市建在山坡之上,有「山城」之稱。成都建在廣大的平原之上,有無限空間可以發展。重慶為了善用空間,建築物都是向高空發展,形成一座「石屎森林」。成都不但向高空發展,還向橫擴張,猶如八爪魚一樣盤據著這個大平原。環球中心(Global Center)是這裡佔地最廣的大型建築,也是世界之冠。這是一座多用途的建築物,有購物商場、各類食肆、康樂中心、會議室及一個巨型泳池。停車場可容納過千輛汽車停泊,是市民及遊客消費的好去處。 成都經濟發展迅速,汽車流量一直在增加,塞車問題嚴重,似乎沒有「繁忙」與「非繁忙」時間之分。地鉄及公交解決不了交通阻塞問題,所以踏板車(scooter)非常受歡迎。它們行走於道路之上,橫衝直撞,與行人和汽車爭路。摩托車完全被取締,絕了跡。 這裡食的文化和重慶有點差別,火鍋沒有這樣流行,但川菜仍然是以辣為主。四川擔擔麵是價亷物美的選擇,受到一般老百姓的歡迎。 聽聞成都多美女,引發我的好奇心,很想知道是否真的是這樣。不過酒店的接待員及餐廳服務員,對客人表現的態度給我留下良好印象。她們笑容可掬,溫文有禮,盡量滿足客人的要求,半點不怠慢。 在此有機會觀賞川劇及變臉表演。雖然聽不懂歌詞及對白,但劇情都是取材於中國的經典名著,如西遊記及楊家將這些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又怎麼會感到陌生呢?變臉藝術是壓軸演出,神乎其技,掌聲如雷,很有滿載如歸的感覺。 參觀成都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才是此行不能錯過的節目。它是一座佔地三千畝的公園,離開市中心只有半小時的車程。園林格局,但設備完善,尤其是熊貓的生活環境,有足夠的空間給它們活動。原來這種動物,喜歡獨處,不願意與同類分享它的居所,甚至會下遂客令。 安安、福娃、潤澤、圓潤、潤洋、家欣、家圓、輪文、美輪、輪武、淼淼、嬌子、喜倫、倫倫、妮大、妮妮、績麗、成績、子羽、雅韵、夢圓、夢夢、文文、文莉,雄浜及梅梅等等美麗動人的名字,都是有心人給熊貓取得的,有屬於男性及女性的,你能分辨嗎?我們有機會再見「大毛」,那個從加拿大回流的幸運兒。 熊貓在成年之後,體重可達一百二十公斤,用後腿站起來高達一米八有多,從此再分辨不出男或女及老或幼。它們屬於性冷感的動物,對異性不感興趣,交配期只限於三月初春的日子,懐孕期只有三至六個月,很多小熊貓是在九月誕生的。它們的食糧以竹為主,也吃生果及餅乾。野生的有一千九百多頭,壽命比較短,在人工保護下的有七百多頭,壽命長很多。 它們的生活節奏比較緩慢,吃了睡,睡醒了再進食,無憂無慮。能爬樹,沒有畏高症。它們孤芳自賞,對外圍環境毫不關心,我行我素。聽說它們天生色盲,分辨不出食物的顏色,以味覺決定是否喜歡吃。 以上都是我的速記,沒有查證。希望對熊貓有興趣的朋友,能夠提出意見,更正我的錯誤。 導遊青年說這段日子是旅遊淡季,遊客不多。可喜的現象是,本國遊客佔了大多數,是振興內銷經濟不可或缺的動力。中國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可能依賴外銷來消化龐大的產能,尤其在美國啟動貿易戰來對付中國的壓力下,鼓吹國內消費是正確的對策。中國人善於儲蓄,省吃儉用,本來是一種美好的修養。但時移世易,必須有所調整。與此同時,中國人喜歡購買外國貨的習慣也必須除去,支持國產的東西,責無旁貸。 導遊也說,很多和他一起畢業的同學,兩年多了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可能有多方面的:勞工密集工業轉移到低成本的國家,人工智能取代了一些工作崗位,高端工業未能及時提供足夠的空缺去吸取剩餘的人力。 入夜後,從酒店走出去散步,經過一個地鉄站,進入去看一看地鉄的設施,發覺很多商戶提早關了門,包括麥當勞。怎麼可能,難道生意不好?離開地鉄站向著錦江的方向走,岸邊的夜市也不怎麼熱鬧。這種現象,是否反映中國經濟進入了低潮? 行程匆匆,就此擱筆。 2025/9/19 黃啟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