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7, 2024

居住環境改變引起的聯想

 


 

     最近搬了家,生活環境起了很大的變化,心情也就受到一些影響。首先發覺鄰居大多數都是主流的加拿大人,白皮膚,說的是英文,使我感到自己再次淪為如假包換的「少數族裔」,形影孤單;幸好,他們都很友善,沒有露出任何歧視的眼神,當四目相交時,都不忘露出笑容,減少了我「異鄉人」的感覺,以後只管入鄉隨俗便是

 

     加拿大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但不同族裔都喜歡與自己背景相近的人聚居在一起,因此出現了唐人街,小印度,希臘區,義大利區⋯⋯與主流的住宅區分開。曾經聽過一些華裔新移民這樣說,不懂英文也可以在加拿大生活,反映了這個現象。不錯,這裡有華人超市,中式餐館,連出租車都有專為華人服務的公司,何等便利。

 

     在過去的十年,我們曾經在一個共管公寓大樓居住過,三成以上的戶主都是華人,自成一體,守望相助。在這種環境下生活,似乎沒有離開過香港的感覺。移民前拼命學英文,殊不知抵步之後,發覺能掌握英文作為交流的語言,固然方便,但不諳英語也無大礙。很多人在華人區生活久了,發覺英文不常用,中文反而大派用場。

 

     遷居之後,發覺鄰居之中大半數以上都是已經一把年紀的長者,雞皮鶴髮,容顏憔悴,走起路來要拿著拐杖,或手推助步車,動作緩慢;有些身邊還有家傭或親人照顧,因為他們已經失去自理的能力,我見猶憐。其實我的年齡可能和他們的相差不會很遠 ,只不過健康保持得比較好,仍然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但再往深一層想,他們的今天可能就是我的明天,顧影自憐。其實過分擔心難以預測的未來,會影響心情,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不如快快樂樂地度過每一天。

 

     每個人都有逐漸變老的過程,必須好好去適應,才容易過日子。有個朋友永不言老,拒絕接受任何「長者優惠」,只要他自我感覺良好便是,不會計生活成本。我和他結伴同行,此情此景經常出現在很多場合,多見不怪。有些人在衣著方面,沒有因為年紀大了而改變穿著的習慣,保持青春高峰時期的形象,一成不變。其實這樣刻意去裝扮,往往會出現反效果。除此之外,拒絕變老的行為多的是:例如不良於行的人仍不願意手持拐杖走路,恐怕自專心受損;更常見有些老人寧願足不出戶,畫地為牢,也不願意坐著輪椅,由人推動自己到處走走,因為他們排除不了身為殘疾者及必須求助於人的心理障礙,實在可悲!

 

     夠活到今天感到非常幸運,將來是個什麼樣子,既無法預測,隨機應變好了。

 

     2024/5/6 啟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