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3, 2014

退一步海闊天空


       
 
     市民對政府不滿走到街頭表達意見,在很多地方都是常見的事,但必須適可而止,決不可使之惡化、失控,動搖社會的根基。

 

     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把香港學生運動比喻成孫中山先生的反清革命。他在「臉書」上說:昔日如果沒有孫中山的造反,中國婦女今天仍會纏著腳走路。言下之意,指學生並非如無線電視台(TVB)指責的那樣是屬於亂黨之徒。

 

     歷史是不能這樣錯讀的,否則會誤墮歧途,迷失方向,不知反政府的目標到底是什麼。當年晚清已腐爛到無可救藥,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孫中山才立志非把她推翻不可。今日中國的強大如日東升,是歷史罕見。海內外的中國人對這個日子期待已久,由於得來不易,又誰會願意失去呢?

 

     今天仍有不少中國人對中共恨之入骨,一廂情願地預測這個政權終將敗亡,而且時日不多了。我對此不敢苟同。無可否定,共產政權仍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有待改善,但愚見以為,只有中國為了釣魚臺和日本開戰,兵敗如山倒,同時失去西藏和新疆,又眼巴巴看見台灣、香港和澳門宣佈獨立,國家四分五裂,人民顛沛流離,經濟崩潰,人民幣猶如金圓券那樣成為廢紙,共產政權才會瓦解冰銷。這樣重大的的變端有可能同時發生嗎?眼前的現實是:歷史走到這一步,縱使你已拿了美國護照,富甲天下或一貧如洗,願意或許不願意,我們的命運和共產政權是無法分割的,與其互相為敵,不如並肩作戰,共同解決問題,分享成果。中國國勢之強弱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我們,怎能漠然置之?縱使不能幫助國家復興,也不能成為她發展的障礙。

 

     請不要誤會我處處替中共護航,把他們過往的錯失所帶給中華民族的苦痛一筆勾銷。我也非既往不究,而是以較寬鬆和客觀的態度去看待中國共產黨的存在價值。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中共三十年前推行的開放改革政策,今天雷厲風行地打擊貪污和消滅腐敗,都是朝向正確的目標走。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反貪倡廉的進展容或未達到預期的效果,但不會半途而廢。

 

     共產黨從過往的失誤中找出了治國的方向,推行較為適合中國國情的政策,取得了預期的成果。任何人對此說「不」都是白說的,共產黨既聽不進,也不會按著做。一黨專政是既定的政策,在可見的未來是不會改變的。台灣開放黨禁後,國民黨便曾經一度失去政權,中共不會步其後塵。但如果把中共說成愈來愈專橫,似乎言過其實。今天互聯網在中國的普遍,使任何政權都失去一手遮天的能力,民意的渠道比前多樣化了,政府想要逃避也逃避不了。

 

     精於審時度勢的香港人對目前形勢當有所領悟,為何仍這樣執著於中英聯合聲明所給予的承諾,輕信民主制度會如期在特區實現。在我看來,英國因保不住香港殖民地退而求其次,同意簽訂這份協議可讓她光榮撤出,而中國是為了安定香港人心而作出權宜之計,也在同一文件上簽署。不能說中英所達成的協議是缺乏誠信的,但它會受到時間的考驗和現實的影響。十七年過去了,英國為了保護與中國貿易的良好關係及難以取代的利益,對聯合聲明沒有採取積極的態度迫使中國履行,中國也沒有對自己的承諾貫徹始終。香港人因而發聲了,組織萬人上街示威和糾集群眾佔據中環金融中心,誤以為這樣做便可扭轉乾坤,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使民主制度付諸實施。

 

     形勢卻不利於港人,因為中國對香港的依賴性逐漸減少,投鼠不再忌器。對這個逆轉的變化港人不可能感受不到,為何仍強出頭爭取短期內難以實現的政改呢?與其浪費寶貴的時間作無謂的消耗,不如把精力放在努力學習,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之上,把香港建立成一個更繁榮的社會。

 

     2014/7/12 黃啟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