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9, 2014

西班牙見聞錄

     2014年1月4日我們和好友華萊士夫婦一同去西班牙旅遊。行程主要是馬爾貝拉(Marbella )和馬德里(Madrid)。

     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們便到過馬爾貝拉。當年我們從巴塞羅那(Barcelona )開車一直沿著地中海的海岸線走,經過瓦倫西瓦(Valencia )和馬拉加(Malaga )。那時較年輕,吃得苦,耐得勞,不在乎長途跋涉。今次再來,步伐就減慢了。

     一個南非籍的舊友在馬爾貝拉擁有度假別墅,他誠意邀請我們到他府上作客,那份熱情使我終身難忘。有錢的南非白人都喜歡在國外置業,是對南非不明朗政局的未雨綢繆。在加拿大我也遇到過不少從南非來的白人移民。最近逝世的孟達拉總統有見於此,在推倒白人政權後努力挽回南非白人對政局的信心,以此扭轉了這個局面。

     今次我們在馬德里機場租了一輛汽車,等到第二天才出發南下,朝著科爾多雅(Cordoba)的方向走,與馬拉加擦肩而過,很順利便在日落之前到達離馬爾貝拉市中心大概7公里左右的一個度假村(Marriott Vacation Club),得到接待處職員熱烈的歡迎。

     度假村建在地中海的岸邊,有幾座四層高的公寓大樓,我們被分配到一個面對海景的單元,內有兩個雙人寢室、客廳、飯廳、廚房,洗衣房;四季空調和室內燈火設施都非常講究,適宜一些小家庭來此度假。

     度假村隔壁有一個設備完善的體育中心,內有泳池、餐廳、會議室,十多個露天網球場。華箂士和我都帶來球拍,準備在此練球。西班牙南方的冬天,溫暖宜人;舉目所見都是藍天白雲,加上地中海的美麗景色,使我們無法集中精神於網球。

     馬爾貝拉是西班牙太陽海岸(Costa del Sol)的一個熱門旅遊點,從那裡往西走80公里左右便是受盡爭議的直布羅陀(Gibraltar )半島,這個牢牢控制著地中海船隻進出的戰略據點,三百年來(1713)一直由英國人佔有,這個局面大概會持續下去;往東走大約60公里便是人口眾多的馬垃加,太陽海岸的文化重鎮,著名的畢卡索藝術展覽館便設在這裡。

     馬爾貝拉在三十年內改變了很多,到處都是酒店、度假村、私人別墅,密密麻麻,可發展的空間非常有限;商店、食肆、旅遊社,櫛比鱗次,令人眼花撩亂。由於冬天是旅遊淡季,加上經濟低迷,市面顯得清冷。酒店割價求售,吸引了一些從英國、德國及北歐人前來避寒。英國人尤其多,英語在這裡派上用場。我們問路時經常會遇上英國人,他們對這裡很熟悉,估計是此地的常客。

     比起三十多年前,馬爾貝拉的中國移民多了不少,似乎都是從浙江來的同胞,來此做生意,經營餐館,超市。我們在度假村附近便時常看見中國人開的店舖,還曾前往光顧。

     馬爾貝拉的房地產由於供過於求,售價從高峰下滑,地產經紀會鼓舌如簧促銷,遊說買家趁機入市,網上的廣告幾乎同一口吻說房市低潮已過,是耶非耶?投資者必須擦亮眼睛,免被誤導。

     三年前我曾到過馬拉加,由此往西走一個小時,搭乘渡船穿過地中海,在北非的摩洛哥登陸,所以對它並不陌生。馬拉加人口接近六十萬之多,對我來說是過於繁榮了,沒有馬爾貝拉的寧靜。小城風光特別吸引我,對此情有獨鍾,尤其喜歡馬爾貝拉六十公里外的小山城隆達(Ronda),登高遠望,西班牙郊野美景盡收眼底,百看不厭;三年內便到過兩次,下次還會再去。

     其實馬拉加也具吸引遊客的地方,例如回教統治者在七世紀建成的城堡(Alcazaba de Malaga),1528年動土1782建成的大教堂(Malaga Cathedral),畢卡索藝術展覽館,都是不容錯過的。既然該市離開馬爾貝拉不遠,開車很快便到,我們還是把它包括在旅程之內,在那裡過了愉快的一天。

     七天很快便過去,我們輕輕鬆鬆再上路,開著汽車一直往北走,公路在廣大的橄欖園中間穿過,在日落前便抵達馬德里。我們首先安頓妻子到預訂的一個在市中心地鐵站(Plaza de Espana)附近的公寓單元去,再把汽車交還租車公司。整個旅程都由我開車,華萊士看地圖領航,兩人合作得很好。

     馬德里在很久以前也來過,當時走馬看花,留下的印象已變得十分糢糊。今次有備而來,目的是飽嘗這裡的文化,滿足視覺、聽覺,味覺,直至心滿意足為止。妻子和我對西班牙情有獨鍾,喜歡他們的音樂、歌曲、舞蹈;除現場觀賞之外,我還搜羅和珍藏了無數唱片、CD、DVD,百聽不厭;西班牙的美食、小吃,美酒,也十分吸引我們;每天都試一試一些不同的口味,直到味蕾上的細胞完全被征服為止。

     馬德里有三個著名的博物館:Museo Nacional Del PRADO、REINA SOFIA 和Thyssen-Bornemiza Museum,展品包羅萬有,都是無價之寶,喜愛藝術者千萬不能錯過。三個展覽館都集中在一區,名為藝術金三角,搭乘地鐵在西班牙國家銀行站下車便可,非常方便。展覽館入場費對老年人有優惠,有年齡証明便可。

     在馬德里期間,錯過了一場古典歌劇,因為門票一早售罄。退而求其次,我們看了一場現代百老匯式的歌舞劇(Noy No Me Puedo Levantar),全劇載歌載舞,有意想不到之精彩。故事是兩個年青人由窮鄉僻壤走到馬德里尋找出路的遭遇,對現實反映得十分真確。

     在馬德里繁華的背後不難察覺到很多西班牙人正在掙扎求存,流浪街頭的隨處可見。全國的失業率徘徊在四分一之上(26.7%),比英國(7.5%)和德國(5.2%)高出幾倍;一半的年青人沒有工做,被逼迫走上街頭賣藝或無所事事。他們對政府不滿,遊行示威此起彼落。歐洲聯盟是個奇怪的組合,會員國的貧富差距得那麼大,到底能維持多久?

     這次出門一路都是風和日麗,只在晚上偶爾下過點微雨。我們趁機到離開馬德里的塞戈維亞(Segovia)去遊覽,一睹那座世界著名由羅馬時代留下來的渡槽(Aqueduct of Segovia)。它猶如一座天橋,保存得完整無缺,把水從山上引入城內,直到十九世紀才停止操作。塞城另一著名處是烤乳豬肉,我又怎會錯過呢?

     兩個星期的行程匆匆又過去了,意猶未盡,依依不捨!

     黃啟樟 2014/1/2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