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5, 2013

中國內銷市場的潛力


     昆明「春城晚報」的一段新聞採訪報導使我對中國內銷市場的了解加深了很多。被訪問的對象是「滇虹藥業」的三位創始人,他們十五年前從醫藥行業退休後,合力投下了20萬元資本,旨在做點小生意作為退休後的生活補貼。殊不知滇虹藥業所生產的「皮康王」在首年就賣了1,000萬元,遠遠超出預期;接着下來的三年,銷售量逐年倍增,年產值高達8,000萬之巨。從1997年開始與外資合作,電腦化,跟着由創業者的第二代接管業務。在往後的短短五年,營業額由2億元攀升到6億元。企業規模由雲南省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二位,僅次於「雲南白葯集團」;產品仍以內銷為主,外銷僅屬次要。

     改革開放後,如滇虹藥業的私人企業在中國內地不斷出現,成功的例子也多得不可勝數。從電視廣告和其他媒體的介紹,中國製造之產品和品牌之多令人目不暇接;銷售對象均以國內消費者為主,推銷手法層出不窮,無遠弗屆。中央電視台頻道多,節目豐富,是廣告商不可多得的促銷渠道。但由於供不應求,電視台把黃金時段的廣告播映權公開拍賣,價高者得。

     昆明的百貨業十分蓬勃。百貨公司陳列之貨品多着重於女性的需求,一孩政策的持續也把商人的市場策略扭曲了:嬰孩用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男性用品市場反而被忽略了。但以經濟效益作依據,後者的購買力可能更值得重視。

     房市興旺帶動了家居用品之營銷。至今消費者追求的仍以實用為主,不太講究品 味。如把這些家居用品多樣化,刺激起顧客的購買慾,商人更可藉此圖利。

     近年有錢人越來越多,對炫耀性的消費品如汽車、遊艇、豪宅、首飾、高爾夫球會籍和其他五花百門的消費項目,追求甚殷。商人只須把他們消費意慾引發出來,賺錢的機會將會隨之而至。

     手提電話在中國之普遍令人難以置信,用户還不斷增加,幾乎每人都擁有一部。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把號碼一按,便可通話。這得來並不容易:「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兩家公司投下巨額資金,在各地架起先進的通訊系統,把中國遼闊的土地聯接起來。手機是一門大生意,利潤豐厚。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正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擴張。中國在現代通訊領域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

     中國幅原廣大,人口眾多,能提供的商機何止於手提電話:家居用品、藥物,各類消費品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歐美國家正面臨經濟衰退,對中國出口諸多限制。由此看來,發展內銷市場是急不容緩之對策。

     黄啓樟 2008/3/30 於昆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