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9, 2012

汽車帶給我的苦與樂




自從擁有第一部二手汽車開始,我和汽車便如影隨形,息息相關,其中之苦與樂,言之不盡。

香港地狹人稠,縱使遠在60年代,停車位已經非常短缺。當年我住在九龍紅信用街一棟二十多層高的大厦,那裡只有十來個停車位,聊勝於無。每天為找個泊車位來安置我的「老爺車」,傷透腦筋。做車主未得其樂,已先嘗其苦。

擁有汽車之後我仍舊坐巴士再轉乘渡輪由尖沙咀往中環上班,風雨不改。開車上班多是貴為老闆一族,有些還僱了司機代勞,身為小白領的我哪有資格?汽車有了,卻感到得物無所用。要等到週末和休假的日子,才可駕着它和家人到郊外四處遊,領略一下有車階級的風光。我的兩個孩子為此興奮得合不上嘴,有這個「闊爸爸」也感到無上光榮。孩子的快樂把我做車主的煩惱一掃而空,一直堅持到底。在十年之內我曾經換了兩次車,但都是人棄我取的二手貨。

多年後我由小白領做到行政主管,公司不但免費提供了汽車,還僱有司機任我調派。一向習慣了自己開車的我,覺得沒有全職司機為我服務的必要,於是便對他說:「你除了開車之外,還能幹其他的工作嗎?」想不到這一問把他嚇呆了,因為他以為那個司機職位準是丟定了。其實我沒有這個打算,還積極想法子安插他到其他部門去。後來這個僱員成為了一個出息的營業代表,我相信他永遠不會忘記我。

我做主管一直做到退休,享受着豐厚的待遇。當離開了那個崗位之後,一切便立即打回原形:汽車必需自掏腰包去買。保養、維修、保險、牌費、汽油、停車費、罰款……一概自負。這個轉變對我打擊委實不淺,要慢慢才可適應過來。常說:由儉至豐易,由豐至儉難。多年來的風光,一旦從高位走下來便會隨風而逝。今天須要量入為出:購買汽車時絕對不會考慮任何名廠出產,實用和省油是首要條件,還要盤算日後換車時該牌子的二手市場價格。說我是個寒酸車主,可當之無愧。

在左挑右選之後,我買了一輛年終割價求售的美國福特牌汽車。這樣做,除了滿足很多基本要求之外,也盡了身在北美洲應購買北美貨的責任。殊不知這個決定十分不明智,車子一經使用便毛病百出:當氣温下降至零下10度以上時,駕駛盤便會凝固得不能轉動;當烈日當空氣温高漲至33度以上時,空調系統便自動失靈;在四年內曾經數次無緣無故在公路上啓不動引擎,要向拖車公司求助才可脫險。未及五年車齡的車一共才走了不到五萬公里,我也只得忍痛以賤價把它脫手。經此一役,我發誓往後不再買美國生產的汽車。

不買美國汽車便得考慮其他產品:歐洲牌子一般都比較高價,維修和零件也貴,用不起;韓國車僅初步打入市場,口碑仍未建立,不敢嘗試;中國仍沒有汽車出口,想買也買不到呀!由此看來,日本汽車是唯一的選擇。結果我買了一部「日產」汽車,一用便用了十二年,還打算繼續用下去。

近日來由於「釣魚臺」主權的爭議,罷買日本貨之聲不絕於耳。當我開着這部日產汽車在路上行走時,心理上會產生一股中國人使用日貨的內疚感。當民族感情一旦被觸發,它便無處不在。往後不論購買汽車或任何產品,日本貨肯定不在考慮之列。

黄啓樟 2012/9/28
      2012/10/19 星星生活週刊 第577期


1 comment:

  1. Hi David,
    中秋節快樂! 現在社會應該做一個精明的消費者就合乎原則, 道理上鈎魚島不應該有爭議, 所以我想看看中日兩國智囊團的高度智慧怎樣平息風波, 握手言”歡”! 我猜測中國不會和日本握手言”和”, 鈎魚島是中國嶺土在國際政治上更明確.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