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由於工作上的需要,每年數度前往瑞士,在離開蘇黎世一小時火車旅程的Zug小住數天。工餘也曾抽空到Solothurn附近的Deitingen,探訪一個由越南來的遠親家庭。雖然每次都是來去匆匆的,但總算對這個國家有點認識。
由於很喜歡瑞士的湖光山色和原野風味,退休後也曾作故地重遊數回,還得到親戚一家的熱情款待,感到賓至如歸。今年的五月底又重臨Solothurn和Deitingen作客,暢遊一番。
瑞士雖以農立國,但經過了數百年之變遷,早已成為一個工業發達的國家。它的鐘表業、化工、製藥、機器設計和生產,聞名遐邇。難得的是,在經過工業極度發展之後,農、畜業仍然有它們生存的空間,並受到政府的保護。
抵步那天,親戚驅車到蘇黎世機場迎接我們。當他們的小汽車開至Deitingen時,一陣陣之牛糞味迎風吹來,精神為之一振,立刻感到有一種重投大自然的喜悅。
Deitingen是個民風樸素的小鄉村,人口不足二千。一片綠油油的麥田,離開麥熟收割之期仍有幾個月。疏疏落落的民居,整潔優雅;屋前屋後都栽滿了花。村民當中仍有不少人務農維生,飼養了很多乳牛作為副業。據說這些都是賠本的生意,要依賴政府的補貼才可維持下去,他們卻樂此不疲。
我們來到Deitingen的那天遇着天氣良好,大大小小的花牛可自由自在地在空曠的草地上吃草。聽說在下雨天時,農人都把牛隻關進牛棚裡;在冬天的幾個月裡,牛兒都留在室內吃乾草。養牛的好處有很多:每天可喝新鮮的牛奶,不怕把防腐劑吃進肚內去;喝不完的牛奶又可用來製乳酪,或賣到市場去。
Deitingen村從第一次見面到如今,相隔了不下二十年,仍保留着那個可愛的老模樣,使我感到一見如故。反觀香港的新界和沿着廣深鐵路兩旁的農村,在工業迅速發展之下變得面目全非。我的親戚一下子便在Deitingen這個地方居住了三十多年,在同一家工廠服務直至退休為止。瑞士人一般都很保守,不喜歡與外界接觸,自成一體。在這個國家長住的人都會受到這種傾向的感染。他們支持國家保持中立,不參加歐盟,不加入歐羅區,只使用自己的貨幣,直至2002年才成為聯合國之會員。從動盪不安的國際政治和經濟環境看來,瑞士所選擇要走的路是正確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