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城市的高速發展,街頭巷尾舊式的熟食檔愈來愈少,代之而起的是一些茶餐廳,由他們提供亷價的食品和飲料,為升斗巿民解決早、午,晩三餐所需。他們的貢獻有目共睹,是當地飲食文化組成的一部分。
這些小食店多是小本生意,良莠不齊,比不上資本雄厚,管理完善和連鎖經營的西式快食店。縱然如此,生意仍舊十分興旺,需求不斷上升。香港上班一族拚勁十足,分秒必爭。朝九晚九不停地在工作的大有人在,吃飯的時間能省則省。附近的茶餐廳正符合這個需求,為爭取時間哪還顧得服務水準的優劣。為了解決肚子問題,因陋就簡便了事。
移民到加拿大已經多年,早已習慣這裡節奏緩慢的生活。回到香港旅遊探親,不可能一下子便適應過來。例如:
走到茶餐廳去,人未坐定,伙計立即遞給餐牌,問你要A餐或B餐;悄有點猶豫不決的話,他便箭步離開,不理不睬。受過數次教訓之後,哪再敢怠慢!
一個由馬來西亞來的朋友,英文雖然了得,中文則不甚靈光。他曾光顧一家茶餐廳,拿起餐牌時不知所云,因看不懂餐牌上的中文字。伙計趕着問他想吃什麼東西,他支吾以對。由於要顧及面子,不想向伙計求助,以免受辱。正當手足無措,突然靈機一觸,用眼睛掃向隣桌上的食物,然後照樣叫了一份,尷尬之情可想而知。經此一役,再次光顧此類食肆的熱情大減。
香港雖曾經受英國統治一百五十多年,英語在一般巿井階層並不普及。不諳粵語的外國人在香港生活,恐怕會困難重重。一九四九年從大陸來的外省人,便曾因語言障礙而吃盡苦頭。一九九七年回歸後,香港開始提倡學習普通話。廣東話從此失去唯我獨專的地位,大多數港人也欣然接受這個轉變。
由一個單元文化的香港移居到一個多元文化的加拿大社會,對很多港人來說也是個莫大的轉變。例如:以往他們只須懂得廣東話便可通行無阻,如今非掌握一些基本的英語會話能力不可,否則會感到生活不順暢。學英文便成為了融入加拿大主流一個重要的課題,不諳英語的移民必須努力做好。
黃啟樟 2012/5/1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