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3, 2012
在香港最初十年的經歷
1954年法國在奠邊府一役戰敗後撤離越南,從此南北分 家。北方由胡志明領導之共產黨執政,南方則由親美國之吳廷炎政權統治。
吳廷炎上任後強迫華人入籍。不願放棄中國籍的人紛紛離境,適齡入伍之男性對前途尤感憂慮。1957年底,父母決定先送四兄和六兄出國,靜觀局勢變化再作打算。計劃需要秘密進行,因為消息走漏了會引來很多麻煩。
當年南越政府把邊境封鎖,使離境的人面對重重困難。兩個哥哥打算秘密越過邊界潛入柬埔寨,到了首都金邊之後使用冒名的護照前往香港,再轉入中國大陸。整個計劃都不容出錯,否則後果堪虞。正當付之行動,四兄臨陣退出,由我補上。這個決定改變了我的命運。(一切行動是由二兄在幕後策劃的___筆者注)
1958年初,我們從金邊搭乘國泰航空公司用螺旋漿推動的飛機安全到達了香港。啓德機場非常簡陋,那條填海後伸展至鯉魚門的新跑道尚未興建,候機室的陳設和落後的第三世界不相伯仲,和那個現代化之赤鱲角機場何止相差千萬里!抵步的當天感到異常寒冷,不知是天氣使然或因心情沉重而產生的感覺。
很不容易才和居住在香港的表兄聯絡上,到他九龍花園街76號的寓所過了一夜。表兄派人帶我們到故衣店購買一些禦寒衣物,草草整頓了行裝,買了火車票便上路,朝着深圳的方向走。當年的火車是燒煤來推動車頭的,吐着白色的水蒸氣和發出隆隆之聲音慢慢爬行。當它穿過獅子山隧道時,乘客來不及把車窗關上,一陣陣刺鼻的廢氣迎面吹來,空氣中還夾雜無數焦煤的微粒把人熏得眼淚直流。今日享受着空調電動快車的乘客們又怎能想像到那些早已被人遺忘的往事呢!
回憶當年到故衣店光顧,是本着能省便省的考慮,顧不了儀容。在今天的香港,人人緊追時尚,如想再找這類能替你省錢的渠道,相信會難於登天。社會富足了雖是個可喜的現象,但過份追求物質會使人疲於奔命,淳樸的社會風氣一去不返。
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把我們送到邊境的羅湖,下了車拖着沉重的行李徒步走過羅湖橋,另一邊便是深圳的關口。那裡警衛森嚴,有荷鎗實彈的解放軍在巡邏,虎視眈眈。這是有生以來首次踏足國土,又喜又驚。檢關人員面無笑容,一切從嚴,使我們不敢怠慢。我年紀較輕,經過例行審查之後便放行。六兄則沒有如我那般幸運,他被嚴查細檢,反反覆覆地折磨了一番。
祖國之貧窮和落後難以想像,再加上在入境時所遭受之冷遇,使六兄頓生去意,並坐言起行。我以他馬首是瞻。經過重重困難和折騰了兩個多月,我們終於如願以償,再次踏足香江,並打算長期留下。從此,我的命運與它捆綁在一起,是始料未及的轉變。是福是禍,恐怕很難預測。(我們成功離開大陸,六姐功不可沒___筆者注)
到了香港,當務之急是入學讀書。我們進了一家英文私校。那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背景,年齡參差不齊,只要能繳學費,學校便來者不拒。我發覺同學中有很多是海外華僑的子弟,一面上學一面在等侯美、加和澳洲之入境手續。他們無心向學,交了學費隨便去上上課,平日則遊手好閒。很多和我們一起由越南來的學生,被這股不良之風感染,自甘墮落。香港社會素來是個大染缸,意志薄弱的年輕人混跡其內,會變得面目全非。
到了香港的頭三個月,有幸可在表兄那裡棲身。我們被安排在閣樓上,闢個角落作為寢室;房頂只及我的身高,而睡房面積亦僅可容身。香港是個寸金尺土之地,我開始領略到了這個現實。當年花園街多是舊式的唐樓,沒有自動冲水廁所的設備。如廁多了,便學會如何速戰速決。當不幸遇上瀉肚子,便倍感難受。當年收拾「夜香(糞便)」是一項低微的職業,幹這個活是要等到夜闌人靜時才開始。香港之落後不為人道。
在表兄那裡棲身感到猶如寄人籬下,不宜作長久之計,我們因此搬到油麻地公眾四方街之救世軍譚思安青年旅社去。以每月70元租用一個包住宿和膳食的床位,八人共享一室。如要省錢,60元便可租用面積相等但設於地下一層的床位。這個宿舍不算大,樓高兩層,能容七、八十人左右。康樂設備不足,附近的油麻地公立小學的籃球場便成為我們借用的好地方。如今兩座建築物都被夷平和改建了高樓大厦,可供憑弔的痕跡不復存在。香港任何一角,只要經過地產發展商的美容大手術,都會變得面目全非。這個城市只有現在而沒有過去,可惜嗎?
當年兩萬塊錢便可買到一個500方呎的住宅單元,今天若想擁有同類物業須花兩百萬大元。香港樓價從60年代至今何止升了100倍!升幅之巨,舉世無雙。不過當年社會人浮於事,當初級文員的每月入薪點只有200元,而公務員之所得亦不過大同小異。當入不敷出時,又有誰有餘力去置業呢?
救世軍旅社雖然費用低亷,但太多人擠在一起總不是個讀書的好地方。孟母三遷,我們亦起了同樣的念頭。但走時亦不無一些依依不捨之感,因為難忘旅社中畢竟有些好友。住客名單上曾有鼎鼎大名的林彬,流行播音劇「大丈夫日記」的主角。當然那裡只是他未出道前的一個山頭據點。英雄何需知其出處呢!
香港地狹人稠,住屋一向求過於供。一些小業主想盡法子省出一角來出租,以增加入息,彌補支出。我們和一個獨身朋友合資租了一間梗房作為棲身之所。入伙後使我們有機會和地地道道的香港人相處在一起,加強了接觸,加深了認識,有助於融入主流。僑生的身份亦從此逐漸褪色,不知不覺也慢慢地變成了香港人。他們之苦幹和對付逆境的堅持,深深印在我心底。
60年代的香港人逾半數是非土生土長的:由中國大陸移居這裡的佔了一個很重要的比例,從東南亞來的華僑為數亦不少。當年經濟仍未起飛,人浮於事。很多婦女降格以求為富人當上家傭,腳踏實地做人。不甘貧賤的大有人在,她們被利誘而投入色情場所謀出路。一旦誤墮歧途,便永難翻身。當年娛樂事業一技獨秀,有賴於源源不絕從北方來的佳麗作候補。不少大陸來客縱非凡夫俗子,亦哀嘆英雄無用武之地。一些紈袴子弟來到新環境,人地生疏,又失去靠山,更感窮途末路。其中當然有些能認清時勢,苦幹實幹,朝着目標創出新天地。由於工商業尚未發達,就業市場對男人完全不利,經歷無數折騰之後,不少甘願仰賴女人的收入維生,吃起「軟飯」來;膽大包天的便會不顧後果鋌而走險,投身於黑道,為非作歹。黑社會活動曾經非常猖獗,直至經濟環境改善和政府竭力打擊之後才逐漸收斂起來。
1962年香港曾面臨1949年以來的最大的逃亡潮:每天成千上萬的大陸同胞越境來到香港,引起人滿之患,對原本已十分迫切之住房供應變得愈顯緊張。幸好,這批生力軍很快成為了香港經濟起飛之寶貴資源。低亷的勞工有助於加強香港的競爭力,最終使它晉升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1964年香港曾遭受有史以來最嚴重之水荒:食水供應每隔四天一次,每次四小時。缺水期間,雖因輪候之先後曾發生過一些争執,居民大都能自愛自重,保持冷靜,携手度過難關。經此危機的慘痛教訓,政府大興土木:加建水塘以大量儲水,鋪設水管以加強運輸能力,和中國合作把東江之水引進,徹底解决了食水和用水的問題。水荒延續了數年,應運而起的是運輸行業,把食水和用水及時輸送到餐廳和工廠去,舒緩了用户之急。在香港做生意的人腦筋很靈活,能把握機會去賺錢。
1967年也是香港人難忘的一年:文化大革命在中國進行得如火如荼。香港的左派和土共為了響應大陸同路人的政治運動,煽動群眾起來對抗港英政府,引致動亂四起。土製菠蘿(炸彈)到處亂放,唯恐天下不亂。著名的反共鬥士林彬和他的伙伴乘坐之汽車被暴徒縱火,活活燒死。居民對此慘案之發生大表憤怒,要求逮捕兇手歸案之聲此起彼落。其他港人却為了動蕩的局勢而不安。一時風聲鶴唳,謠言滿天飛。膽怯的人趕快移民西方,使資金和人才外流成為不可遏止之勢。
黄啓樟 2012/5/2
2012/6/8 星星生活週刊 第558期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Hi Uncle David,
ReplyDeleteHope you can come to visit us in Ottawa someday.
I really enjoy reading your writing.
Amanda
David: you have a good memory for our struggling past. $60.00 a month for the rent and meals in Salvation what a deal? I totally forget it. now $60.00 only for a simple lunch in H.K.
ReplyDeleteGeorge
David:
ReplyDeleteI thought you had stayed in China longer than a couple of months. You should feel very proud of yourself for this part of your life history. Like they say, disaster and opportunity come hand in hand and you have subsequently made it!
Joe
啟璋兄 : 你的文章平舖直述, 一點也不做作, 可以講絕無花巧. 另外一格.
ReplyDelete老實講越南是一個好地方, 風調雨順, 一年四造米. 越南女孩身裁又靚. 真是一個樂土. 好可惜的戰禍年年, 越南戰爭百多年, 奠邊府前經同日本人打. 打日本前又同法國人打, 越南人窮兇續武. 如越南太平, 我是情願返越南.
曹操講 : 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 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 夢境同你日常生活掛勾, 聽講瑞士有個造夢機, 你睡上去帶上那特別頭盔, 你要做什麼夢都可以, 如果你要做總統, 帶上之後真是做了總統, 在檢閱台上檢閱三軍. 要做皇帝, 酒林肉池亦可以滿足你一切. 教我哈哈大笑.
黃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