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2, 2011

一場非常精彩的演講





多倫多文藝季專欄作家池元蓮女士最近從歐洲遠道來到北美洲旅遊和探親。安省中英翻譯學會藉着這個難得的機會誠意邀請她為其會員和對外語翻譯感興趣的朋友作公開演講。池女士是著名作家、語言學家、出版中英著作十多種,現居丹麥。

演講的日期是七月九日,地點在明報的會議大堂,參加人數眾多;題目是「西歐語言特色」。

池女士開宗明義說:東西歐並不以地理位置,而以政治制度和貿易聯盟來區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分成兩大壁壘分明的陣營,追隨蘇維埃聯邦並和它結為盟友的如波蘭、捷克、羅馬尼亞、匈牙利……稱作東歐;其餘國家如法蘭西、德意志、荷蘭、西班牙、意大利、英格蘭……包括所有歐盟成員在內統稱西歐。基於這個概念,她選擇了六種不同之西歐語言,逐一分析其特色並從中窺視各民族之性格。

池女士曾研習德國文學並在德國工作過,也因德國是歐盟的龍頭大哥,所以由德文說起:德文文法嚴謹,語法上分陰性、陽性和中性,不能混淆;德文發音有硬性規定,一成不變。這些特色把德國民族嚴守紀律、善於組織、講求效率的性格刻劃出。德國人有強烈之民族優越感,唯我獨專,而且好勇好勝。在德國放映之外國電影全部被翻譯成德文,不諳德文者幾乎就是文盲;因此生活在該國非學懂德文不可,而且務需正確使用,否則遭人白眼。學德文開始時會覺得困難,但當讀通了文法和掌握好發音之後,重重難關也會變得不過如此。

池女士在丹麥居住了四十多年,丈夫是丹麥人,所以精通丹麥文和了解當地文化。丹麥與德國為隣,有悠久之通商關係。與德國人做生意怎能不用德文溝通呢?所以德文在丹麥廣泛流通,兩種文字也很接近;兩個民族性格亦有相似的地方,只不過丹麥人多了點包容性,例如外國電影都以原本的語言上映。由於這點包容性,丹麥人把國家發展成一個胸襟寬廣與世無爭之樂土。

法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都源於拉丁語系,但由於時間的沖洗而變得各具特色:意大利文的發音旋律性強,悅耳動聽;他們喜歡唱歌,無論是麪包師、理髮匠、砌磚工人……一面工作一面大展歌喉,自得其樂。意大利歌劇能風靡世界,與國人之生活習慣有着密切的關係。意大利有句非常流行的口頭禪「Mama Mia!」,可用來讚美亦可用來詛咒!這句感嘆詞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意義,可靈活使用。

法國人對他們文字非常重視。他們熱愛自己之語言,縱使懂外語也佯作不懂,不得已時才勉強說上一兩句。法文文字優美,猶如一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所以學法文不可隨意,否則法國人會認為你糟蹋了他們的文字而大表不滿。法國人生活講求品味,崇尚物質享受。萬人景仰的可能是個厨藝高手,而非一些豪門闊户或權傾一時之達官貴人。法國人自誇是個浪漫的民族,尤喜孤芳自賞!

西班牙人熱情開放,見面時喋喋不休,說話的節奏比燃着的爆竹還要快。他們的豪情在鬥牛場上表露無遺。每年的鬥牛節,西班牙人任由凶猛的公牛在橫街窄巷裡狂奔,形成牛追人或人追牛的混亂場面,緊張刺激!西班牙之弗拉曼柯(Flamenco)是一種以六弦琴(Guitar)為主,配合掌聲、歌聲和響板(Castanets)聲,烘托出節拍明快的舞蹈藝術。西班牙人都以這些傳统文化為榮,津津樂道。

西班牙人缺乏時間觀念,一句「manana!」表示明天再說吧!使一些天大的要事變成無關痛癢之瑣事,妙不可言!西班牙人遲到一兩個小時是很平常的事,你要是等得不耐煩,只能怪自己不該早來。

最後,池女士把英語作為當天演講的結語:英文是當今唯一之世界語言,廣泛流通。它收集了很多不同語言的詞彙在內,而且能够變通和靈活使用。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和賦有實用價值的科學書籍都是用英文寫成的。中國的白話文具有英文之優雅與靈活性,這些特點有助於中文繼英語之後成為世界語言之可能。池女士除了不斷用英文和中文寫作,她仍努力進修英文,並鼓勵我們朝着這個目標走才能與時俱進。

「西歐語言特色」雖是一個很嚴肅和富涵學術性的題目,但池女士能够以輕鬆的說話把她的所見所聞所知與我們分享,並能深入淺出地把西歐語言特色一一比較,令我們獲益匪淺。

黄啟樟 2011/7/11


2011/7/15 星星生活週刊 第511期

4 comments:

  1. Hi David,
    你的文章寫得精采絕倫,即使池女士看了也會很滿意,我們就更加讚賞了。
    So Sir

    ReplyDelete
  2. 我也有同感.
    David 的文章我姐看過了, 説你寫得詳盡而精彩, 謝謝.
    Charles.

    ReplyDelete
  3. 讀大作,讓我這個不在塲的,宛如在塲,正如結束語所說的:獲益匪淺。謝謝!

    思華

    ReplyDelete
  4. Dear David,

    I must thank you for doing the piece on Madam Chi's speech. Though I attended the speech you
    helped me to understand more of what she said also I can read it over and over again to get everything out of it. It is really a classical example of how one can make us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o express things.
    Like Madam Chi said Chinese may become the next international language. "Bravo David".

    Eugene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