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7, 2011

對李娜摘冠之後的聯想





我愛打網球,也愛觀賞網球比賽,曾經是美籍華裔球員張德培的鋼鐵擁躉。他贏得法國公開賽的那一年我剛巧在意大利參加商務會議,一面工作一面留意他每日的戰況;百忙中仍不放過任何機會收看比賽之電視現場直播,直至他取得勝利為止。當年張德培只不過十七歲,便寫下了網球史上一頁輝煌的個人紀錄。

自從張德培成為職業球員之後,我一直留意他在網球世界中之動態,對他比賽得利失利之消息全不放過;當機緣巧合時更走到球場去觀賞,為他打氣。張沒有令我失望,因為他能够在短短幾年間從一個寂寂無名之球手攀升到世界排名第二之名將,舉世矚目。

自從張退出球壇後,我觀賞網球比賽的熱情也逐漸減退,因為沒有一個華裔球員能够即時填補他的空缺。我是個對華裔球員情有獨鍾的球迷,張是我的偶像。我認為觀球時如缺乏一個心儀的球手讓你追捧是無法盡情投入的。有人或會反駁我的見解,主張看球時要保持客觀才可細意觀賞球技,不必對參賽者有好惡之分。這樣說似乎言之成理,其實不足以反映現實之情況。

無論是世界杯之足球比賽,台維斯杯(Davis Cup)之網球賽,在場之觀眾總是壁壘分明。最近在温哥華舉行之斯坦利杯(Stanley Cup)之冰球大賽,進場的球迷更無一不是專程為自己追捧之隊伍而來的。要他們為敵對的一方鼓掌,簡直是天方夜談!温哥華主隊在這場球賽落敗後引起街頭暴動,正好說明球迷對自己的偶傢求勝出心切,觀賞球技次之。

記得某名人曾經說過:足球是一種最煽情的運動。一場國際球賽何止牽動了千千萬萬人之心,其勝負還反映了國家和民族之興衰。看來中國如要晉身強國之列,首先要振興足球運動。

網球壇近年出現了一個李娜,她來自中國。年初打入澳洲公開賽之決賽,最後雖只得個第二,也是一項驕人之突破;半年後她又打入法國公開賽之決賽,終於勝出成為亞洲第一個勇奪這項女單獎杯之球員。我在電視機前對着熒光幕觀看這場比賽,心情隨着戰况而起落,直至完場為止。據傳媒報道中國有超過億萬觀眾同時收看這場由電視轉播之球賽,如非追捧李娜就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場面。環觀美國之電視台,同樣只選播有美國球員參加之網球賽。收視率是被考慮之因素,球技觀摩却被忽略了。

李娜成為我的新偶像,同時也是千千萬萬中國人之偶像。她帶給中國網球界新的希望!

黄啟樟 2011/6/23

2011/7/1 星星生活週刊 第509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