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在温多華的二哥在長途電話裡問我:「福爾摩沙」是什麼意思?他可能忘了我也是和他一樣孤陋寡聞的,又怎會知道答案呢?
出於好奇心之驅使,我便試着尋根問底不可。二哥說:「福爾摩沙」一詞經常出現在一份頗受香港人歡迎的報章副刊內一位頗負盛名的專欄作家之手筆。我按圖索驥,立即就買到當日出版的那一張報紙,也很容易找到所說之專欄。拜讀之後才知道「福爾摩沙」是外文Formosa的廣東話音譯名詞,意思是美麗之島。這個稱號是從十七世紀荷蘭人統治台灣開始一直流傳下來,充滿殖民色彩。台灣早已脫離殖民统治而成為了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而那位著名作家仍舊不停地使用這個稱號,他居心何在?我百思不解!是否要向讀者炫燿他的博學多才?有此必要嗎?台灣同胞對此稱號之感覺是如何呢?這位仁兄有沒有考慮過呢?
越南曾經是中國之藩屬國,也曾經一度是法國之殖民地。從藩屬國到殖民地的年代,越南習慣地被稱做「安南」,越南人則被稱做「安南人」。時移世易,我們哪敢再沿用這些越南人引為不快之稱呼?中國人又何嘗不會因國家被稱做「支那」,自己被稱做「支那人」而感到受辱呢?容易引起敏感之稱號,除非要表達特殊之意義,還是少用為佳。
個別香港作家之通病是喜歡利用流行於香港之廣東方言加插在文章裡。偶然用它一兩句並同時加上解釋,無可否認是會加強了文章的時代感和地方色彩,也豐富了文字的趣味性。問題是過分濫用時會顯得不倫不類。另一常見之弊病是流行於香港坊間之「無厘頭」語言不時出現在文字裡,使不熟識香港大眾文化之讀者看了猶如墮進五里霧中,莫名其妙。寫文章當然是希望詞可達意,人人一看就懂,這是作家最基本要做到之事。看文章如看謎語,豈非浪費了讀者之寶貴時間?
黃啟樟 2011/4/13
www.davidkcwong.blogspot.com (2011/5/5 加拿大商報)
Dear David,
ReplyDeleteHaving enjoyed reading these interesting articles, very refreshing.
Thanks very much.
With warmest regards,
Fel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