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 2011

「擦鞋」的各種聯想




昨天下午怱怱出門趕着去俱樂部游泳,隨便穿上一雙舊皮鞋就走。到達更衣室後低頭一望,發覺皮鞋十分骯髒,怎能穿去參加其後在俱樂部會所舉辦之「葡萄美酒品嘗會」呢?正在躊躇不決之際,突然靈機一觸,想起了更衣室內有代客擦鞋的服務,是免費的,怎麼不試一試?

對於這個決定仍舊忐忑不安,因為對「擦鞋」一類的服務不習慣隨便使用。一來感覺皮鞋的皮革有異味,加上舊皮鞋有脚汗味則變成臭上加臭,難忍之情可想而知。己所不欲,又怎好叫人替你清擦磨亮呢?二來覺得這類服務會損害服務者之尊嚴,而且流於腐化。在人人平等的社會裡,會員與職工之間的關係不應分得太明顯。所以十多年以來,一直拒絕使用。今天無奈破了戒,但下不為例。

越戰時期我已離開越南,但仍不時返回南越首都西貢(今名胡志明市)的老家探親。西貢以外戰鬥激烈,風火連天;西貢市內仍舊一片歌舞昇平,車水馬龍。某天我閒坐在酒店的露天咖啡室,一面品嘗咖啡,一面等侯親人來見面。突然一個瘦骨如柴的小童出現在眼前,他手携一個細小的工具箱,舉起我穿着皮鞋的脚,二話不說就替我擦起鞋來。既然來不及拒絕,就由得他要怎麼做就怎麼做。他對這門工作似乎早已熟能生巧,所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功德完滿。事後,我隨意給了他一點零錢,他亦心滿意足地離去。

小伙子走時却引來了一群擦鞋童,排列成一隊準備輪流替我擦鞋。我有點莫名其妙,難道剛才擦了一次還不够嗎?由於言語不通無法說個明白,也驅之不散。這群孩子衣着襤褸,面露菜色;那楚楚可憐的眼神,觸動了我的神經,再也不忍心拒絕他們的哀求。但鞋却不需再擦了,每人還得到一塊美元。

戰爭不止荼毒生靈,而且遺害深遠。當年所見到的一群擦鞋童(shoeshine boys)在大街小巷裡到處亂碰亂撞,便是一個活生生的時代寫照,不時仍在我腦海中浮現,揮之不去!

「擦鞋」是無數職業中之一種,沒有貴賤之分,但有落後和先進之別。從前在貧窮的東南亞地區,擦鞋謀生的多是一些未成年的小童或年紀老邁的長者。他們携帶簡陋的工具在大街小巷徘徊,不時遭受風吹雨打,只不過為了賺取一些低微的收入。在發達的西方社會,擦鞋早已變得機械化;顧客登上一台特別設計的高椅,放平雙足,就可享受到所需之服務。擦鞋業不再是小童和老人的「專利」,投身於這個行業的人也無需淪落街頭,風餐宿露,甚至遭人白眼。

香港坊間流行用「擦鞋」去形容對富人或一些有權有勢者奉承之行為。我感覺這樣對職業有歧視,因為擦鞋謀生是利用勞力賺取收入的高上行為,怎可用它來形容一些不擇手段去謀取私利之人呢?

黄啟樟 2011/4/14

1 comment:

  1. 「擦鞋」的各種聯想 is a piece of very good writing. Thanks for sharing it with me.

    Simon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