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15, 2009

常平鎮今昔


常平鎮今昔

六十年代初期由越南回國升學,曾經在鄉間逗留過一段頗長的日子。某天賦閒在家,百無聊賴,難得可跟隨六家姐去趕市集,於是我首次踏足常平鎮。當年它寂寂無名,市內的街道屈指可數,除了一些陳舊的商店和簡陋的民居,再也沒有其他建築物。主要的道路是一條通往火車站的碎石街,和另一條連接土塘鄉的黄泥路。汽車走過時塵土飛揚,在下雨天上路就更加困難。常平的外圍有廣闊的田野,一片綠色,人煙稀疏,空氣清新,沒有半點污染。

時光飛逝,轉眼就過了半個世紀。再回到常平,只見高樓大廈星羅棋布,很多地方都變得面目全非。廣大的田野成了密集的工業區,排出之廢氣把養眼的綠色驅走了,再也不見到藍天。往日的小鎮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着四方八面延伸,不知道何處是它的盡頭,很多熟識的小路如今也不知所蹤。新建的公路網,有如鱆魚的八爪左延右伸,無遠弗屆。連接香港的鐵路由單線擴展成四線行車,還應付不了不斷增加的客運量。由於人口激增,不論晝夜路上都滿是人群,車水馬龍,繁囂嘈雜。大城市之特徵,無處不可見。

當年百物短缺,各種日用品都是絕無僅有,不可以任意選擇。例如:買衣服要布票,買食糧要糧票。一切供應都受到限制,縱使有錢也買不到。因為稻米供應短缺,每餐都要兼用蕃薯做米糧,習以為常。食油食糖,能省則省,絕少浪費。有鮮魚吃的那一天,就比開生日會還要高興,聞見肉味就比過新年還要興奮。由於含澱粉質的食物短缺,令到身體熱量不足,冬天似乎特別難過。哪想得到今日有如此豐盛的食物,美好生活猶若從天而降。環顧四周,食肆遍佈,南北口味,中西烹調,日韓料理,都是應有盡有。經濟條件優厚的人,更可三日一小宴,十日一大宴,賓客滿堂,座無虛席。大家盡情享用美酒佳餚,甚至把浪費視作享受,而人人却樂此不疲。

六家姐在常平鎮擁有廣闊的人際關係,路上很多人都對她點頭微笑,噓寒問暖。他們交頭接耳滔滔不絕,似有說不盡的話題。回想當年這裡沒有半個外省民工,踫到的都是自己人,哪想到今日外地人佔了人口的大多數。改革開放的政策吸引了不少港澳和台灣的資本家來到這裡發展,他們大量聘用人手,外地勞工如潮水般湧進。近年不少韓商、日商和歐美的工業家亦蜂湧而至,令常平的經濟更是錦上添花。

移居加拿大多年之後,仍舊心懷祖國,每隔一段日子就渴望回去以紓解鄉思。每次返抵家門,常平都以全新的面貌來迎接我,興奮之情絕非筆墨可以形容。了促進繁榮,常平却難免要付出了龐大的代價,如自然環境的污染,和財富分配不均而產生貧富懸殊的現象。常平人民和政府面對極大挑戰,需要有高度的智慧和勇氣去克服。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戰勝困難,使到未來的日子過
得更好!

黃啟樟 (原載文苑會萃,第20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