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5, 2025
何處是吾家?
以前曾經對這個議題反覆討論過很多次,但似乎沒有考慮到衣食住行中最重要有關如何解決飲食習慣的問題。最近和兩個新加坡朋友一起到汕頭旅遊,一嘗當地的美食文化。
在行程結束前最後的一天,我們要求導遊帶去買茶葉,而他所熟識的茶葉店就在一個傳統菜市場的附近,可以順道一起去,反正時間仍多,而我們對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又感到興趣,想多了解一下他們吃的文化。
在我們抵達市場的時候,烈日當空,早市及午市已過去,但夜市仍然未開始。市場是一座龐大的單層建築物,攤販在指定的地區陳列他們專營的產品:蔬菜、水果、家禽、肉類、亁貨、濕貨、家庭用品、普通衣著、鞋𧙕、應節食品及飾物,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但最吸引我的是販賣海鮮的部門,因為我喜歡吃海鮮。汕頭近海,海產豐富,各類魚蝦蟹都有,而且是活生生地展示在我們的眼前,明碼實價,童叟無欺,公平可靠。除了本地海產之外,澳洲龍蝦,阿拉斯加帝王蟹及加拿大象拔蚌也一點不缺,可以想像當地市民的消費能力。
市場供應的食材完全符合我的口味,立即產生出強烈的歸屬感,我自言自語地說,這個城市肯定是個宜居的地方,能夠滿足我生活上的要求,很容易就可以適應下來。
記得很多年前到泰國的布吉島度假,發現在市中心地區有一個菜市場,走到海產部,向漁販詢問:如果我們買了海鮮,附近有沒有餐廳提供烹調服務?他示意,餐廳就在他們對上的一層,可滿足我們的要求,而且取價公道。從那天開始,我們的午餐都在市場內解決。過了這麼多年,如今再想起來,仍然回味無窮。像這樣的餐廳只會在東方的社會出現,走遍世界,未必能夠𣏾到它們的同類。東方人做生意的靈活性,西方人是無法想像及模仿的。
當然在「吃」的問題解決之後,還有其他問題須要考慮:退休後我們都希望過上比較寧靜的生活,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如紐約巴黎及倫敦,北京上海及深圳,都不會適合我們的要求。珠海中山及汕頭,規模小很多,房價及生活開支偏低,符合低收入家庭的需求。從語言的角度看,我們都喜歡在同文同種的地方生活,如魚得水,減少了文化上的隔膜。今天的國際形勢,排外心態嚴重,不同種族之間的矛盾,愈來愈顯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揮之不去,結果引發回流的思維,告老還鄉的願望。
曾幾何時,美加澳洲及英國是移民嚮往的目的地。時移世易,東方不僅追上西方,還有超越的勢頭。以往的想法有重新審議的必要,更不可一廂情願。
2025/10/24 黃啟樟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