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1, 2024

鄒至蕙市長:向華人徵收人頭稅是不公平的,因此耿耿於懐,堅決為華人平反這項不公平的立法,是一個正義的捍衛者。鍾丁玲(Tin Chung)記錄

鄒至蕙市長:向華人徵收人頭稅是不公平的,因此耿耿於懐,堅決為華人平反這項不公平的立法,是一個正義的捍衛者。鍾丁玲(Tin Chung)記錄 為了平反華人人頭稅及1929年華人入境法令(華人稱之為排華法案)的不公平,我們曾經付出數十年的努力,通過談判,交換意見,法庭聆訊及耐心的等待。直到2006年6月22日,仍然在世的人頭稅受害者,寥寥可數。只有他們才有機會聽到加拿大總理史蒂夫哈珀,對專門針對華人的系統性種族主義政策,表示不公平並向華人道歉。這些受到不公平對待的華人,大部分都是被僱用參加建築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華工。 多倫多第六十六屆市長鄒至蕙,是平反人頭稅團隊的主要參與者。在過去的三十年,鄒女士一直為多倫多市民提供各種社區服務。她在1957年出生於香港,在十三歲的那一年,跟隨父母移民多倫多。她新的人生旅程是以多倫多聖雅各小區(St. James Town)開始,居住在一個公寓式的單元內,從那裡開展她的事業,曾擔任社區服務創辦人,行動組成員,校董事會成員,多倫多市議員,國會議員,最後被選為多倫多市長,是有史以來首位亞裔人士擔任此重要職位,也是多倫多六個行政區合併之後的第一個女性市長。 她早年的事蹟: 鄒市長回憶起1977年的夏天,她被The Chinese Canadian for Mutual Advancement僱用,負責調查及研究加拿大華人的歷史:「我從縮微膠片的記錄中,找到大量有關華人在加拿大的歷史,包括他們在建築鉄路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遭遇到的歧視。這是我大學時代的暑期工。」(鄒,2024) 雖然鄒女士不是人頭稅受害者或鉄路工人的後裔,但她表示:「我對那段歷史知得愈多,就愈覺得有必要行動起來,捍衛正義。」可見從這個年輕大學生內心爆發出來的戰鬥力是何等強大的。 當已故國會議員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發起對華人人頭稅法案進行平反行動時,鄒女士正受僱為新民主黨國會議員丹堆(Dan Heap)的助理,她曾經搜集超過三百份人頭稅的證明文件,其中附有受害者的入境資料及當時面對的遭遇。 鄒女士加入了全加華人協進會(Chinese Canadian National Council, CCNC)。這個組織在1980年成立,發動平反人頭稅行動。在離開丹堆議員的工作崗位後,鄒女士仍然繼續參與抗爭行動。根據CCNCSJ創立的網站(1),很多已經離任的全加華人協進會主席,理事及行動組成員,在2019年㩗手合作,重振全加華人協會的創會精神並成立了全加華人社會公義理事會(CCNC-SJ)。這個組織的目標是:反對一切對亞裔社群的種族歧視及任何對亞裔加拿大人造成損害的政治或社會行動。他們聚焦於強化亞裔社群的團結,勇敢面對種族歧視的挑戰,借助電子學習工具提供的方便,通過社交媒體的聯繫及其他關鍵性活動,為對抗種族歧視及種族壓迫而付出努力。 附註(1):https://ccncssj.ca-we-are/ 2024年8月21日的評估 平反行動面對的政治壓力: 鄒女士參加2004的聯邦選舉,由新民主黨委派,代表聖三一士巴丹拿選區(Trinity-Spadina),競選國會議員,提出的政綱是:平反華人人頭稅的不公平。在競選運動期間,她特別為華裔社區製作一個視頻,強調平反行動的重要性及達到目標之後產生的意義。已故的新民主黨主席(2)傑克林頓(Jack Layton),全力參與及支持這項行動,將信息通過媒體廣泛宣傳,效果顯著。 「我們搜集超過三百份人頭稅的證明文件,詳細地記錄著專門針對華裔社會的不公平政策。這些檔案成為我們行動最有力的依據,並反映出華人蒙受的傷害,及他們驚人的𠄘受力。」(鄒, 2024) 在新世紀到來之後,尤其是在2004年至2006年間,鄒女士更進一步投入聯邦的政治事務,強調人頭稅政策的錯誤,必須平反,是政府當務之急。在這段日子,一個特別為華裔社會度身訂造的視頻出現了,再強調平反行動的重要性。「我們的黨主席傑克林頓和傳媒緊密合作,對行動目標加強了宣傳的力度。」(鄒, 2024) 當被問及有關平反行動所面對的最大障礙是什麼時,鄒女士說:「要取得社區領袖及政府官員的支持,絕對不是簡單的一回事,其中最大的阻力是對歷史持有不同觀點,甚至有強烈的對立性。」 當平反行動引起社會關注及開始產生影響力之後,由馬田(Paul Martin)領導自由黨的少數黨政府(3),黨內一個名為周國祥(Raymond Chow)的部長,提議以金錢向華裔受害者作出賠償,以代替向他們公開道歉。全加華人協進會(CCNC)的眾多成員及華人社團領袖,包括鄒女士在內,都認為這個建議不可接受,大家必須「站穩立場,堅持政府必須在眾議院公開作出道歉,這是唯一的正確做法,𠄘擔責任,糾正歷史的錯誤。政府曾向日裔加拿大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被趕進集中營而作出道歉,我們也要求同一待遇。」(鄒, 2024) 附註(2):鄒女士和已故傑克林頓先生在1988年結婚。約翰吉爾伯達林頓(John Gilbert Layton, July 18,1950-August 22, 2011) 擔任新民主黨黨魁,在2011年成為官方反對黨。https ://www.britannia..com/biography/Jack-Layton。 附註(3):2005年在眾議院通過的不信任動議,引發了2006年的聯邦大選,馬田總理被哈珀推倒,由保守黨組成少數政府。 政治性的勝利: 在2006年,鄒至蕙終於成功當選為國會議員,這樣提供給她一個更好的政治平台,增強了她爭取正義的力量。「每次舉行會議,我重複又重複地向眾議院提出質疑,政府為什麼仍然沒有盡早作出道歉的決定。事不宜遲,很多人頭稅受害人已經離世,生前未能見證公義的伸張」(鄒, 2024) 直到2006年6月22日,這是數百名參與平反行動志願者期待已久的一天,他們長途跋涉,不辭勞苦,只為伸張正義而努力。當天加拿大總理哈珀,突然在眾議院的大堂中站立起來,鄭重地向華裔加拿大人表示真誠的道歉,承認向華人徵收人頭稅的不公。鄒女士說:「我回憶當天發生的事,仍然栩栩如生,但只能說是苦樂參半的勝利。當華人的苦難受到𠄘認而使我們感到欣慰的同時,我們也為不少先輩沒有機會目睹正義得到伸張而感到哀傷。」 當鄒至蕙站在火車站的月台上,迎接由加拿大維亞鉄路公司(VIA Rail)的火車,或號稱為「平反特快號」(Redress Express)的專車,運載數名人頭稅受害者,他們的配偶及子孫,從西岸不遠千里而來,我們都很容易感受到在鄒至蕙的內心世界所湧現的激動情緒。乘客之中包括當年仍然健在的李先生(4)(Ralph Lee),一個幸存的人頭稅受害者。他坐著輪椅離開火車,手拿著有紀念價值的太平洋鉄道的最後一口釘,標誌著華人曾經𠄘受過的苦難。這個紀念物是由歷史學家皮埃爾博頓先生(Pierre Berton)捐贈的。李先生感覺到歷史記憶的沈重及過去傷痛接受治療之痛苦,雖然老年的身軀已經弱不禁風,但仍堅決地投入爭取正義的隊伍。(鍾, 2023) 人頭稅受害者搭乘火車來到首都是一個歷史性的大事,在眾議院舉行的慶祝活動,是反映華人社會的團結及面對逆境不會退縮的勇氣,並提醒世人不要忘記他們對建設加拿大付出的犧牲與貢獻,而且𠄘受重大的苦難。鄒至蕙回憶:「慶祝過程十分動人,因為加拿大華人不辭勞苦地工作,有些因勞成疾,客死他鄉。沒有華工,太平洋鉄路是不會築成的……有人受到感動而流淚,互相擁抱,慶祝活動由火車站開始,一直延續到國會的會議廳。」(鄒, 2024) 附註(4):鍾丁玲執筆撰寫了《Ralph Lung Kee Lee》的傳記,用來紀念排華法案成立一百週年,亦記錄了華人鉄路工人的史料,2023年在多倫多出版,第65-67頁。 平反行動的啟示: 事後鄒至蕙被問到,她是否會選擇另一種方式來進行這項工作?她這樣反映說:平反行動讓我們認識到堅持是一個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政治的參與也是同樣重要,雙管齊下。和政府談判時,必須展示政治的影響力,並加強與反對黨合作,尋求一切有利於達到目標的社團支持。總括來說,尋求各方面的參與,人多勢眾,團結產生力量。向各個選區的議員提出明確的索求,勝過宣揚籠統的口號。(鄒, 2024) 當幸存的受害人手持及示出人頭稅支付的証明文件時,這是他們非常珍貴的紀念品,此情此景,令到鄒女士既感動又悲傷,而且是永遠不會忘記的。有些人將文件折疊成小片,仍留下折痕,珍藏在保險箱內。由於受害者一般英年早逝,他們的子女很多在成長期便失去了父親,父子之間的關係在成年後變成了陌生人一樣的生疏,對此鄒女士也感到辛酸的。她的眼睛不停地閃出淚光,感謝唐人街華人(5)對她的支持,並描述他們與原住民互動互助以應對逆境的故事,都是珍貴及令人感動的史實。 當鄒至蕙接受吳玉美(Landry Anderson)訪問時(6),被問及如何回顧在2006年4月21日舉行之公開會議,之後促成了當時的加拿大總理哈珀必須向華人作出道歉。 「我們舉辦這項活動是基於它的重要性⋯⋯這是進入最後談判的階段。到底受害者的配偶及鰥夫會得到政府的金錢賠償,或者只有人頭稅支付者才有資格領取呢?我們也討論到那些故事是可以重述的,那些故事是可以分享的,是由配偶或者鰥夫去描述呢?他們等待這個日子的來臨已經很久了,這包括他們的下一代,他們的子女。」(鄒,2024) 附註(5):受到排華法案的限制,華工不能申請他們的配偶前往加拿大,使到華人群體變成一個獨身的社會。Chan Arlene的著作《加拿大的華人人頭稅》,可在加拿大百科全書查閱。Article.https://www.the canadianencyclopedia.ca/en/article/chinese -head-tax-in-canada 總結: 雖然經過了數十年政府才作出公開道歉,但平反的抗爭行動不只是使歷史的錯誤得到糾正,也是對一個曾經長久被邊緣化社群失去尊嚴得到了修補。除此之外,也是為所有加拿大人爭取正義。不𠄘認歷史的錯誤及遺忘違反正義的過去,一個包容性的社會就會變得蒼白無力的空談。為確保歷史不會被遺忘,新一代能夠勇敢站出來捍衛正義及公平,前輩的犧牲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裡,加拿大華人鐵路紀念基金會(FCCRWC)的成員及加拿大華人社會的成員,對此義無反顧,盡量發揮他們應有的力量。 後記: 鄒市長接受鍾丁玲在2024年7月22日的訪問,以口述方式記錄下這段歷史。目標是用來反映平反運動的精神及具有深刻的意義,不但涵蓋所有華人社會,也全面性地談及加拿大的歷史。對那些曾經盡心盡力投入平反運動的參與者,大家除了表達敬意之外,也認識到華人社會團結起來會產生力量,可引發各界對我們的重視。 附註(6): 加拿大華人鉄路紀念基金會(FCCRWC)主席吳玉美,是人頭稅受害人的後裔,也是廣東台山及加拿大原住民梅蒂人結合的子孫。2006年4月21日在多倫多舉行的公眾會議是由鄒至蕙女士及已故𠎀克林頓先生兩人攜手合作策劃的,目標在討論即將取得加拿大政府對華人公開的道歉及和政府談判的過程。 2024/11/18 黃啟樟(英譯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