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6, 2014

我們同是中國人


       

 

     父親時常對我們說:「我們是中國人」。我把這句話永記在心。

 

     父親是個老華僑,在清末民初孑然一身遠赴越南,並以那裡為家。雖然遠離祖國,但他沒有把故土忘記,永遠以做個中國人為榮。

 

     我在越南出生,理所當然是個地地道道的越南人,與當地主流分不開。不過從小便接受中文教育,家庭影響,在思想行為上我保待著中國人的傳統,與越南文化格格不入。在越南出生到離開前後十六年,我只能說幾句越南話,但看不通越南文。

 

     一般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血統決定身分,縱使出生地是非洲,如果父母是中國人,你便是中國人。這和西方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分別:他們一旦離開了家鄉,隔了一兩代之後,便把原籍忘得一乾二淨。

 

     在父親仍在的年代,中國國運正徘徊在歷史的最低點,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當年中國缺乏國際影響力,東南亞華僑在僑居地處處受到打壓,求助無門;生活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父親和他同輩的華僑,對中國不離不棄,榮辱與共,這反映了他們深厚的胸懷。反觀今天,中國從低潮一直往上爬,在國際事務上舉足輕重。這個轉變不旦沒有得到一些國人的肯定和支持,尤其一些生活在香港和台灣的中國人,他們基於政治制度不同,處處與中國政府對立,做成極大的內耗,拖延了中國的擴展和進步。

 

     認同中國會幫助化解很多矛盾:接受不同政治制度存在的現實,不對立,不分化,提供機會讓對方自我完善,縱使不能也不搗亂;深切了解中國的命運與港、台的前途是息息相關的,中國亂,所有中國人都會受到影響;能夠互諒互讓,像「服貿協議」這類爭持不下的事件肯定可以避免,縱使發生了也可和平解決;能夠互信互諒,香港的政改也可在理性及顧全現實的考量下完滿解決。

 

     黃炎子孫,只要牢記「我們是中國人」,榮忍與共,情同手足,還有什麼矛盾不可化解呢?

 

     2014/5/1 黃啟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