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珍來自一個非常守舊的華僑家庭,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天開始,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目光之下,一切無所遁形。
由於時局不穩,阿珍只讀完初中就隨着家人從海路逃出戰亂頻繁的越南,輾轉來到了加拿大定居。由於要照顧年幼的弟妹,她錯過了繼續求學的機會。父母不只忽視了這個現實也沒有及時改正,還表示女兒無須受教育,長大了能嫁個好丈夫就是她一生最好之出路。殊不知時移世易,依賴丈夫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在加拿大,無論男女都要自立不靠人,除非含着金鑰匙投胎。不學無術或缺乏一技之長的人又怎能立足於這個競爭劇烈的社會呢?况且擇偶之道往往以門當户對作為準則,一個小學生又怎可期望嫁個博士呢?
和其他守舊的華僑家庭一樣,當阿珍踏進了適婚年齡,隨着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她很快就出嫁一個來自草根階層之青年工人。阿珍對夫婿要求不高,婚姻生活倒過得很愉快,還為他誕下了兩個兒子,一家樂也融融。可惜好景不常,未幾丈夫患上了不治之症,英年早逝,使她這般年輕就遭受守寡之痛。
加拿大是個着重福利的社會,阿珍受到政府對單親家庭的資助,使生活可勉強支持下去。雖然生活有所保障,但長期守寡並非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她需要一個伴侶,孩子也需要一個繼父,才可希望把這個破碎的家庭重整和修補。父母不但未能設身處地替女兒盤算她的將來,還主張她對亡夫保持終身堅貞,把孩子扶育成人才是她的最終目的。在重重壓力之下,阿珍不知虛度了多少歲月。
不知不覺,她的長子已進入大學,次子亦快讀完高中。再過幾年他們就變得羽翼豐滿,可以振翼高飛了。不難想像到了那一刻肯定是人去樓空,剩下來的只有孤苦伶仃的阿珍獨守空巢。
由於多年沒有出外工作,阿珍對於外面的世界感到愈來愈陌生;也由於沒有利用空閒的時間去進修和學習,她對重新投入職場缺乏信心。原地踏步使她思想落伍,追不上時代的進展而遭受舊同學和同齡朋友的疏遠,生活在一個十分狹窄的空間。步入了中年的她看來就會如此平平淡淡地過完一生。
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念對兒女過分監管是功是過,不言而喻。
黄啟樟 2011/9/21 www.davidkcwong.blogspot.com
2011/10/6 加拿大商報 ;2011/11/10 Today Commercial News
David:
ReplyDeleteThat's typical of old fashioned Chinese families back in the old days.
Aloha, Joe
Hi David:
ReplyDeleteHere's some of the articles I wrote for the press. The interesting part between you and I is that despite our age difference, you and I seem to have several things in common. Such as the hobby of writing to the press. And you seldom disagree with my opinions and never put words in my mouth.
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