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對年青夫婦結婚多年,膝下有一名女兒。丈夫年青有為,是個成功商人;妻子持家有道,是個全職主婦。一家三口過着幸福的生活,羨煞旁人。然而他倆持有傳統觀念重男輕女,認為沒有兒子是美中不足,並為此茶飯不思。終於選擇了境外產子的辦法,避過國家生育政策之限制。
為了傳宗接代和家庭的幸福,坐言起行。夫婦緊密合作,結果一索得男,並順利在香港出生。香港政府不可能禁止內地產婦入境分娩,任由醫院以昂貴的醫療費來冷却這股熱潮。年青丈夫先繳了四萬元港幣作為押金,愛妻就可憑着收據到醫院候產。如果費用超出預付的必須補足,少了就不會退還。醫院提供不同級別的服務讓產婦選擇,豐儉由人。香港政府嚴格執行最低收費之規定,以防醫療設施被濫用。
在香港產子不受一孩政策的規限,渴望兒孫滿堂的富裕家庭就利用了這條捷徑。另一可行辦法是先取得澳門居留權,懷孕之後才到那裡候產。很多產婦選擇了這條路,效果相同。
不過境外產子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後遺症:例如孩子適齡入學時,可能享受不到國內實行了多年之免費基本教育;也由於身分模糊,可能領取不到正常的戶籍…..香港和澳門特區政府對持有出生證明的市民不分境內境外都是一視同仁。這項立法會加重了社會福利的負擔,不可不慎。
一孩政策實行了多年,大大減少了人口增長造成的壓力,貢獻有目共睹。凡事有利必有弊:例如法律上的漏洞使境外產子不受到約束,此項政策豈非對有錢人網開一面?境外出生的嬰孩由於身分尷尬而成為邊緣人,日後要面對不少不公平的待遇,父母不可忽視。
黄啓樟 2008/2/16 (2010/11/13改正) (2010/12/9日 加拿大商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