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班晨運客每朝喜歡到列治文山的一家茶樓茶聚,一盅兩件,習以為常。
茶客大部份都用帶有香港口音的廣東話交談,相信是來自香港的移民。飲早茶是他們的一種生活習慣,根深蒂固,老年人尤好此道,既可消磨時間,而且經濟實惠。早市有特價優惠的茶樓更是座無虛席。在茶樓可一邊品茗,一邊閒話家常。如有興趣,也不妨高談闊論,對世事人情暢所欲言。光顧西餐廳就享受不到這些自由,因為用完餐就得離座。上茶樓的好處說之不盡,所以人們樂此不疲。
茶客當中,有幾個女士一坐下來就急不及待地用熱騰騰的開水沖洗碗筷,認為這樣能够加強殺菌和消毒的能力。她們習慣了這樣做,而且熟能生巧。回顧半個世紀以前的香港:當年大部份食肆是僱用人手洗碗,可能達不到很高的衛生標準。茶客對此不放心,還情有可原。但今天所有餐廳都利用洗碗機代替人手,消毒之功能非常可靠。茶客再沖水一次真是多此一舉!
我對昔日之香港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對這班女士的茶樓陋習見怪不怪。但年青的一代和文化背景不同的異族人士,看見她們這樣做一定會感到莫名其妙,或誤會華人餐廳的衛生條件低劣而卻步不前。這樣除令老闆倒楣外,也會影響華人的形象。新移民應該入鄉隨俗,戒除一切陋習,以新的思維去適應新環境和新生活。
黄啓樟。2010/11/7 (2011/1/27 Today Commercial News)
Hi Uncle David,
ReplyDeleteSome are still doing it in HK. Even some of my Canadian relatives who are residing in Canada now are still doing the practice when I met up with them in HK. Personally I don't. As the saying goes, "big germs eat small germs".
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