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在葡萄牙南方大西洋海岸的阿爾加維省(Algarve)逗留了那麼久,仍舊樂而忘返,主要原因是入住酒店的房間是個兼備廚房的套間,附近有個華人經營的超市,規模雖小,貨色却十分齊全,而最難得的是適合口味的菜蔬和雜糧應有盡有,每日三餐都可隨意選擇粥粉或飯麵,或一蒸兩炒,只要能够親自下厨按照自己喜愛的食譜去烹調就行。老伴是個經驗老到的高手,我身不在家却似在家,口福不淺,又怎會無端想家呢?
華人超市對華裔旅客提供不少方便,對當地僑胞的貢獻尤其不可低估。令人遺憾的是:我在葡國逗留期間曾光顧了一些中國餐館,他們的菜譜全用各種外文詳細說明而獨缺中文,烹調的方式都按照老外的口味而調整,半中不西,使喜愛純正中國菜的食客很難下嚥。我們曾向侍應生建議提供一些家常口味的小菜,但起不了任何作用,因為厨房沒有準備那些材料,巧婦又怎能為無米之炊呢?
旅居葡國的華人多來自中國大陸蘇浙一帶。由於語言上的障礙,他們不容易找到工作。有經濟能力的都去經商,如開設餐館或小型的百元商店(亷價店),其他華人就在這些地方出賣勞力。那個華人超市是由温州人經營的,由於是一項獨家生意,幹得非常出色。我們每隔兩天就前來光顧,和老闆娘開始熟絡,她免費把來自西班牙出版的中文報刊送給我們,使我進一步了解當地華裔社會的近況。
中華文化人真了不起,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文報刊,而且辦得非常出色。其中歐華報(http://www.ouhua.info/),華商報和僑聲報(http://www.qiaoshenboa.info/)是分別在西班牙的馬德里(Madrid)和巴塞羅那(Barcelona)出版。內容豐富,文字秀麗,印刷精美,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我幾乎一字不漏地從首頁看到末頁,仔細去欣賞。
華人的社交圈子非常狹窄,來來往往的都是自己的同胞。生活在特定的空間內,與本土人甚少接觸。葡國人取笑中國人說:除了歐羅(Euro)是大家希望擁有和努力追求的對象,你們的一切都是來自中國,將來也會帶回中國去。言下之意當然包括了各種生活習慣、價值觀及一切身外的財物。這種批評一點也不過分,華人一般都缺乏對旅居地之歸屬感,移民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活條件。不少人賺了錢就打算回流,落葉歸根之思想揮之不去。移民家庭的孩子們跟隨父母到了外國,由於不諳當地的語言,入學時遭遇到不少困難,無所適從。從任何角度看,他們都屬於受影響較多的一群,為人父母者有沒有替子女們的處境設想過呢?
葡萄牙人信奉天主教,每逢星期日各行各業都按照習慣休息一天,唯獨中國人經營的商店照常營業,這很容易引起了當地人的不滿。一個葡國餐館的老闆曾半開玩笑地對我說:中國人一年365日都開工,午睡(siesta)也不需要,中國商店裡賣的東西都比其他同業便宜……。語言間使人感到有些酸溜溜的氣味。其實入鄉隨俗是受人歡迎的先決條件,這是國人不可不認真去考慮的問題。
黄啓樟 2010/3/6日 (2010/6/10 現代日報)
Unlike people from other parts of Europe, Chinese do look different from the locals and requires extra effort to integrate. 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reasons that they didn't integrate? Cultural or ideological?
ReplyDelete大衛兄
ReplyDelete謝謝.
葡萄牙面臨經濟危機. 那裡中國華僑如果和本地葡萄牙人只做六日, 就可能面臨同一命運.
One extra day of work separates the winners from the losers. But it creates animosity against the Chinese there. Ha ha ha.
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