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29, 2025

峰迴路轉的人生

和他共同生活了超過一個甲子的老伴,當被丈夫問及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時,曾經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你是個四不像的「怪物」。這個形容詞非常貼切地反映他固定及不固定的形象,表示她對他認識很深,可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這個「怪物」。 他出生在越南偏遠的一個名叫鳳合市的小鎭,本地人叫它為「七乂涌」,湄公河七條支流的匯合處,遠離文明的大都市。父親是中國廣東省東莞縣土塘村的農民,在清末民初跟隨鄉親父老離開家鄉,走到越南尋求出路。經過多年的奮鬥,父親不但站穩了腳步,還創下一番事業。他出錢出力,建立華文小學,使華僑子弟有機會學習中文,認識祖國的文化與歷史,造福社會,受到僑社的愛戴,被推舉出任當地的僑領,走到事業與人生的高峰。他的兩個賢內助及十八名子女,沒有一個能夠達到這個平台,與他看齊。可惜好景不長,反法國殖民運動開始萌芽,而且擴張迅速,猶如雨後春筍,出現在窮鄉僻壤的地方。時局的變化影響生意及家人的安全。父親盡量保持中立,避免捲入漩渦,但被法軍指責他違背命令,不合作,遭受毒打一頓。他將染滿鮮血的衣服呈交中華民國駐越南大使館,謀求協助,追究責任,但得不到任何結果。反殖民運動愈演愈烈,父親決定放棄多年建立的產業,舉家移居到時局比較平穩的西貢市,再從零開始。當年的他只有六歲,如果沒有這個轉變,他以後的命運會截然不一樣,可能永遠是個「鄉巴佬」,無災無難在那個小鎭度過這一生。 西貢市的安全也是短暫的,法國在尊邊府戰役慘敗,殖民統治結束,越南一分為二,各自為政,但北越政權沒有放棄統一國家的計劃,南北戰爭接鍾而來,而且曠日持久。父親年事已高,開始有落葉歸根的念頭,並付諸行動,在家鄉購買田地,安排細媽及她年幼的子女返回祖國定居。殊不知,一年後,中國大陸轉換了政權,將父親定下的計劃打亂了陣腳,但他告老還鄉的願望沒有改變。 越戰愈打愈烈,為補充兵源,南越政府強行征兵法令,華裔青年聞聲喪膽,人人自危,想盡辦法逃避兵役。未雨綢繆,父親安排他及比他年長四歲的哥哥一起離境,途經高棉的金邊市,再在香港過境,返回祖國升學。但因為他們身邊沒攜帶任何學歷證件,廣州華僑補習學校拒絕他們入學。廣州沒有親人可以投靠,為了節省經費,兩兄弟唯有折返東莞的家鄉暫住,再另行打算。回想他們當年的遭遇,猶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當年的中國農村,糧食短缺,生活非常艱苦,完全出乎他們預料之外,更沒有信心可以適應,因此決定走回頭路。香港是唯一的選擇,幾經周折,結果如願以償。其實香港也充滿各種挑戰,很多和他們背景相似的越南僑生,在這個人地生疏的城市,迷失了方向,誤入歧途,最後完全受到命運的主宰。 哥哥比他務實,到英文專科學校學習英文,取得會考英文科文憑之後,開始工作,自力更生。他進入一家英文中學就讀,但在中五的一年,由於貪睡,上課遲到多次,為校規所不容,被迫退學。假設當年他身邊有個報時的鬧鐘,這些事情一定不會發生。無論如何,這個打擊對他來說,非同小可,自專心受到嚴重損害,但他沒有因此倒下來。危機當前,痛定思痛,唯一的出路是找份工作,首先要養活自己。他在一家旅行社擔任練習生,放工後前往夜校進修會計課程,風雨不改。書到用時方恨少,他知道知識的重要,出人頭地,就必須努力學習。除了會計,他也專心學習英文。會計師的專業文憑就是這樣得來的,但他的志向遠不在此。從小白領開始,積累經驗,發揮才能,最終受聘於一家跨國公司的遠東主管,直至退休的一天。 曾經很多年,他只看英文報紙及雜誌,收聽英文廣播,觀賞英語電影,持之以恆,日久有功。他的英語能力,是這樣培養出來的。但凡事都是有利與弊的一面,如何取捨是一項挑戰。他一直受到西方文化的薰陶,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對中國的政治體制存在負面的評價。退休後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的決定,多少是受到這種思維的影響。但從實質的體驗,逐漸發現西方社會的優點不外而是,在很多方面都出現問題,而且解決不了。資本主義是貧富懸殊的根源,差距也正在加大。選舉制度是財富的比拼,而且受到為資本家服務的傳媒言論的影響,很多事實被扭曲,謠言滿天飛。沒有受到財團支持的候選人,獲選的機會十分渺茫,在美國尤其顯著。有經驗及才幹的人,失去從政的興趣,熱衷於財富的創造與累積,向華爾街尋找機會。 曾經與他相依為命的哥哥,對中國共產政權的觀感一直沒有改變,一早就移民加拿大,而且很快就適應新的生活,大有在此終老的打算。他和哥哥不同,對中國共產政權由始至終都存在觀望的態度,情緒受到中國社會變化的波動。中國變得好起來,他深感安慰。中國社會出現了問題,他會憂心忡忡。他將自己的命運和中國連在一起,同富貴,共患難。在加拿大生活了三十年的他,對中國仍然保持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切。他對所有塗黑中國的言論都感到反感,直責其非才後快。 在越南出生的他,對出生地的歸屬感非常薄弱,只留下舌尖上的一點回憶。他早已失去使用越南話溝通的能力,對越南的歷史及現況也不能深入了解。最近返回越南旅行,只有到此一遊的感覺,跟不上越南的變化,一切地方都顯得很陌生。他越南華僑的身分,遭受不少人的質疑。 在香港生活了將近四十年的他,香港也沒有什麼值得他留戀的地方。主流香港人的傲慢態度,使他不願意和這些人混在一起。南亞裔的居民及來自東南亞的華僑,不少在香港受到歧視,對此他身同感受。回歸前,曾經高高在上的英國人,加上一些拍英國人馬屁的高級華人,也令他極度反感,絕對不屑與他們為伍。老伴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受到他的影響,對香港人的排外心態也感到不安,並以此為戒。夫妻兩人都保持非常低調的態度和人相處,尤其對一些比較自己窮的朋友。曾經面對過家徒四壁的日子,他們十分了解窮苦人家的處境。 香港的房價早就打破了他們回流的夢想,斷絕了回歸之路。退而求其次,可考慮北上的大灣區,但必須重新適應新的環境及新的生活。不過年事已長,一動不如一靜,應該是最佳的選擇。 被逐出校門一事,改變了他的一生。在絕望中產生勇氣,他非常努力工作,努力學習。離開校園,加強了他求知的慾望,學習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改變命運的目標。工餘時間,手不釋卷,讀的都是增進知識的書,擴大視野的著作。絕對不會花時間在看言情小說及武俠小說之上,也不會沉迷於打麻將。當這些日程成為習慣之後,就欲罷不能了。 在事業的旅途上,他也多次徘徊在十字街頭,需要莫大的勇氣去抉擇去向。第一份工作是一家旅行社的練習生,擔任記賬的工作,不到兩年時間就開始感到乏味,決定要離開。當年吉列刀片公司正在香港設立分公司,招募會計員,經過筆試及面試之後,他就順利地進入這家公司。老闆是美國人,會計主任是個中國人,十分自大,看不起任何人,包括老闆在內。他不滿意下屬放工後到夜校上課,因為妨礙加班的安排,曾經口出令人反感的狂言:「你們讀飽書才再來這裡工作好嗎?」幸好,他與老闆不合,並受到冷落,一氣之下就離開公司,空缺由他填上,一直工作了八年。其間曾經被遣送到橫濱與日本分司的會計部交流,參加過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的工作會議,而最令他難忘的是前往英國倫敦及美國波士頓接受培訓。此行完全改變了他的事業軌跡,將視野擴展到營銷工作所能提供的機會,遠遠超過會計部門的局限。他向老闆要求調職,願意放棄目前的職位,做個營業員。老闆不同意,半年之後他就離開吉列公司,犧牲一半的收入,由哥哥推薦擔任女裝手袋及男裝皮鞋的推銷員。這個決定得到妻子的支持,從此告別會計員的生涯。 他是屬於一個外向的人,推銷的工作正符合他的性格,半年之後的佣金收入,足以彌補曾經失去的薪酬。皮鞋供應商邀請他前往澳洲洽談推銷大計,與此同時,他也順道登門造訪手袋供應商,交流營銷心得。在旅途完結之前,不愉快的事竟然在他沒有心理準備之下發生了。老闆,一個長居香港的澳洲人,在沒有徵求他的意見之前,接受手袋供應商調高售價的建議。當他知道之後,感到十分氣憤,因為身為前線人員,卻沒有受到尊重。這件事令他耿耿於懷,結果不歡而散。 為了增加對市場動態掌握的專業知識,他加入一家市場調查公司任職,管理財務並參與巿場調查工作。在滿足自己的要求之後,又轉換了工作。新僱主是一家華人擁有的私人企業,生產油漆。他的職責是總經理的助手,希望獲得一些企業管理的真知灼見,增加將來擔任行政人員的資本。家族生意並非以職權來劃分界線,家庭的排行榜才是掌握權力的依據。他的上司虛有其名,執行任務時左顧右盼,失去自主權,效率不言可喻。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到兩年他就自動請辭。 「滾石不生苔」是英文諺語,表示不斷的轉業會變得一無所獲。但對他來說,恰好相反。會計的是他擁有的專業知識,加上推銷的實際經驗,市場調查的技巧,及企業管理必須具備的要素,他都有機會分享,而且獲益良多。他從未感到過如此充實,信心大增,可接受任何職場上的挑戰。結果機會出現了,英國一家熱溶領襯布公司在香港開設辦公室,聘請辦公室主任,他由朋友推薦,走馬上任。殊不知是被介紹人利用,作為他的保護傘。他身為外行人,對市場一無所知,怎能勝任愉快?介紹人在同一公司擔任營業經理,同時進行私幫生意,希望為他保密。這當然是屬於欺騙行為,當真相被揭露之後,除了身敗名裂,還可能面對法律責任。這件事必須要盡快解決,但他不知如何進行。原來老闆早有所聞,只是等待到他上任之後才著手對付。有人批評他見利忘義,還參與清理門戶的行動。 三年之後,英國總公司面臨財政困難,將香港業務出售給合伙人,一家私有的日本企業,條件之一是他必須繼續為新的組合服務。但他對日本人一向持有負面的印象,沒有答應履行合約的規定。機緣巧合,與此同時,一家加拿大紡織集團的遠東分公司,正在物色人選,接替領襯布部門行將退休的主管。他在領襯布行内雖然不算很長,但已建立了一點名氣,加國公司竟然找上門來,並誠意邀請他到美國紐約洽談合作事宜。他認為機不可失,不久之後便和這家公司簽約,走馬上任,當起遠東地區的總經理。當年他只有三十六歲,已擔起重任,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家公司雖然在領襯布行內執牛耳,但年年虧損,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香港聯業是合伙人之一,有意退出。中國大陸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加拿大總公司認為機會難逢,同意收購聯業的股份,作為進軍大陸市場的準備。他具有中英雙語的能力,是拓展中國市適當的人選。他們看中了上海厚實的工業根基,是生產熱溶領襯布的理想地點。當年合伙法仍未出爐,雙方以「補償貿易」方式進行合作。中方負責提供廠房,勞工及生產管理。加方負責提供設備及生產技術。中方的部分成本可在成品出口價扣除,直到設備的支出完全付清為止。五年為期,可以續約。 除了拓展大陸市場之外,他的主要任務是整頓營業部的運作,清除一些不良份子。那個成績最佳的營業員竟然是作弊專家。客戶向他落單購貨時,往往表示存貨短缺,但可以從某個批發商取得。其實批發商是由他控制的,賺取差價,萬無一失。有些客戶向公司告密,加速了清理門戶的步伐。他全力投入工作,使公司的運作回復正軌,轉虧為盈。他的貢獻得到總公司的讚賞,從此可以更加自由發揮他的才能。. 上海的計劃不如預期的理想,當合約到期之後就終止了合作。轉移陣地到馬來西亞去。這是一個錯誤的投資,由國際部門的主管決定,所以也由他負上全責,善後工作則由香港方面進行。他放下香港的日常任務,將精力放在馬來西亞的投資項目上。曾經提供技術援助的歐洲團體,對馬來西亞的產業虎視眈眈,想乘虛而入,奪取東南亞市場,以彌補歐洲市場的衰退。一場爭奪利益的鬥爭一觸即發,他向美國方面的技術資源市場求助,僱用了兩個美國專家來到馬來西亞,協助解決技術問題,阻止歐洲人從這個渠道滲透。 時間過得很快,不經不覺他已經在這個企業服務了十八年,開始感到疲倦,萌生退意。與此同時,加拿大總公司面臨財政危機,將歐洲及遠東的業務一起出售,買家是一家跨國的法國企業。一場風雨欲來的內鬥從此煙消雲散,他也將退休計劃付諸行動,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定居,享受休閒的生活。 有人說他一生走運,逢凶化吉。這是忽略了他面對厄運時所作出的應對。那種絕不退縮,勇往直前,清除障礙的勇氣,無與復加。在另一方面,他非常謙遜有禮,不恥下問的態度,令人樂意為他指點迷津。他也深信三人行, 必有我師,所以從不將學習的大門關上,隨時隨地等待學習機會的出現。他認為無師自通只是個謊言,絕對不可信。天才不是從天而降,而是由不斷努力而產生的。 他做事非常果斷,不會拖泥帶水,猶疑不決。對轉職的決定,他從來都不會改變主意,舊僱主許下任何承諾都不會動搖他的意志。雖然如此,他並非一個完全理智的人,而且感情豐富。對不幸的人表達同情,並願意伸出援手,施恩不望報。反過來,如果有需要求人幫忙,他也願意放下身段,等到解決問題之後才伺機回報。這是心理健康的表現,𠄘認自己的能力有限,保持不亢不卑的態度。 他非常重視友情,不分階級,不分貧富,不分膚色,不分年齡,不分性別,只要志同道合,相知相惜,有著共同的語言,就可結交,建立友誼。他也很重視親情,孝順父母。父母離世後,他將愛心轉移到兄弟姊妹的身上,作為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 雖然如此,但他也十分吝嗇自己的感情,不隨便浪費在自己不喜歡的人的身上,是個愛恨分明的人。尤其在政治立場有所分歧的人,必定敬而遠之。 他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但尊重一切有宗教信仰的人。不要向他推銷宗教,他是絕對有興趣和你做朋友的。當他遇到不如意事或面對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便覺得有宗教信仰的人很幸福,能夠接受這是上帝的旨意,便心安理得。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他處世的座右銘,一直堅守著。這是道德層面的問題,不可逾越。但他亦相信,己所欲也勿施於人,這是尊重他人的選擇能力。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這句話豈不是十分貼切說明了這個道理嗎? 他有多方面的愛好。在運動方面,喜歡打網球,每週定時打三至四次,樂此不疲。在音樂方面,喜歡彈奏西班牙結他,偏愛古典音樂的作品。在閱讀方面,什麼看得懂的好作品都看,但絕對不會浪費時間在武俠小說上。喜歡旅行,增廣見聞,感受異地風情及美食。在消費方面,不受潮流影響,著重實惠,對品牌不感興趣。對耀眼的「名車」更加避之唯恐不及,減少了被竊匪光顧的煩惱。但對居住環境十分注重,在能力範圍內會選擇一些比較好的地區,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陽光充沛,空氣清新,可盡情享受家居之樂。 在加拿大生活了三十年之後,他仍然頑固地認為自己是個炎黃子孫的後裔,因此未能全情投入加拿大的生活,全心全意接受加拿大的文化及價值觀。雖然如此,但他絕對不是個邊緣人,只是決意保留足夠的空間,讓自己生活得更加稱心如意。 2025/4/28 黃啟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