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5, 2014

日本擁有釣魚臺害多於利


 

     友人告訴我他最近換了汽車,不過新車不再是日本牌子而是南韓產品。雖然他沒有把買韓國車的理由說出來,但誰也能心領神會他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近來很多中國人除了不再買日本汽車,也不再買其他日本產品,形成了一種市場的趨勢。如果日本商人對此仍執迷不悟,等閒視之,不深究原因,不對症下藥,後果可能會比他們想像的嚴重得多,而且每況愈下。眾所周知,一旦失去市場,便難於補救。

 

     中國人放棄購買日貨的原因有多方面,而我覺得最主要的是發自他們心底反日情緒強烈渲洩。釣魚臺的爭端便是由日本人激發出來的民族感情衝突,並隨著事態日趨嚴重而惡化。

 

     根據歷史的記載,釣魚臺一向是屬於中國的領土,戰後美國人把它連同沖繩島一拼交由日本管理,是慷他人之慨,從此埋下利益衝突的禍根。如果日本尊重歷史,把釣魚臺無條件歸還中國,雙方關係不致落到如此下場。

 

     本文討論的重點不在於歷史所展現出來的事實和主權誰屬的國際公理,而專注於兩國關係惡化所引起的經濟效應。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其中六億屬於中產階級,購買力不斷在膨脹,是每個出口國家都要爭取的市場,難道懂得精打細算的日本人對此卻無動於衷,把利益雙手奉送他人?

 

     當年中國一窮二白,日本曾對她輸出資本和人才,美其名是援助鄰邦,其實從中牟取暴利;今天中國富有了,日本又可藉著地利之宜,瘋狂地把一切可滿足中國人需要的東西輸往中國,賺取中國人的金錢。基於很多中國人仍舊崇外,日本貨可滿足他們這種心理,成為賺錢的工具。

 

     中國人素來都不是一個善於記仇的民族,能以德報怨,重視與鄰國的關係,以禮相待。如果日本人能夠掌握到這一點,重新以公平和合理的原則對待中國人,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為了保有釣魚臺的主權,日本與中國相爭不下,可能會失去一個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市場。這樣做值得嗎?

 

     與鄰為敵除了使日本在經濟上蒙受重大損失,也會延續中日兩大民族之間的矛盾及仇恨,增加戰爭的機率,結果必然生靈塗炭,兩敗俱傷。這是一個有遠見的日本應該盡量避免的事。

 

     2014/8/7 黃啟樟

     2014/8/9 星島日報

     2014/8/13 www.speakout.hk

     2014/8/10 成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