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1, 2013

淺談巴哈馬的見聞

          (1)為何只發展旅遊業?

     巴哈馬群島是由七百個島嶼組成的,離開佛羅里達州東南海岸約五十英里,其中只有三十個島有人居住,其餘的荒無人煙。

     我們選擇到人口較少的大巴哈馬島(Grand Bahamas Island)去玩七天。其實九月初仍是巴哈馬的風季,在這個時候到那裡去是有點冒險的,因為颶風一來,一切海、陸、空交通都會停頓,所預付之旅費如果沒購買因天氣惡劣未能成行的那一類保險,全數可能會泡湯;如抵步後天氣才變壞,那便只有被困在酒店裡,寸步難移,掃興之情可知。

     幸好,在我們逗留的那一週天氣很正常,每天都下點雨,雨後天空便放晴,一切戶外活動可如常進行。在我們下榻的度假村裡遊客非常稀少,相信遊人不願意冒這些難以預測的風險,選擇在風季過後才來。

     第二天早餐過後,我們便搭乘度假村提供的免費專線巴士到當地最著名的Port Lucaya購物區去蹓躂。那裡除了一些專門吸引遊客之商店之外,還有五花八門之食肆、酒吧和咖啡座,可惜都是門可羅雀,生意異常清淡。

     我們總不能每天都前往同一個地點去消磨時間,於是便轉移陣地到另一個名叫International Plaza的購物中心去。不見它猶可,見了它實在令人嘆息:曾幾何時一個極富創意及建設完善之商場竟然會破落至猶如鬼域一般,只因鄰近一個賭場的敗落而被迫走上同樣的命運。

     我們度假村單元的廚房有配備整齊之廚具。結伴同遊的四個人覺得每天都在外用餐,既不划算也不合符健康原則,於是便到當地的超市採購食物,然後親自下廚。殊不知超市賣的幾乎全都是入口貨,價錢既貴又不新鮮。我甚感奇怪:本地人為何不種植五穀和蔬果,經營畜牧及漁業呢?當糧食也不能自供自給時,只管發展旅遊業是否應走之路呢?

     旅遊業之興衰受外來之因素影響過巨,比不上農業、畜牧,漁業之穩定。巴哈馬人也可發展一些手工業,避免旅遊業因季節變化所引起之波動。可喜的是:巴哈馬近年開始發展遊輪修理及保養業,以他國之先進技術配合本地之低廉勞工,獲得不少訂單。

     (2)未能善用資源

     大巴哈馬島是巴哈馬群島中最北和最靠近美國大陸的一個島,面積有1,373平方公里,人口有51,756人。環繞全島都是景色怡人的海灘,水清見底,是潛水和游泳的好地方。商人看準這些有利條件,把它開發成旅遊區,吸引美加遊客前來消費。

     在Port Lucaya附近便出現了一座美侖美奐的大酒店。它溶入了美國現代的豪華,英國傳統的尊貴,和熱帶開放的風情。酒店兼營賭場和購物中心,另有海浴設施及數個完善的網球場。從整個格局來說:它的氣勢和豪華比一般的度假村不知要高出幾多倍。同行的朋友說:
下次再來,一定要嘗一嘗這種排場才不辜負此生。

     我發覺很多新興國家都一窩蜂地熱忱於發展旅遊業,目的是抓緊機會賺快錢。殊不知這樣做會引來生態環境的破壞,文化古蹟的摧毀,人力資源的浪費。為了對消費者千般奉承討好,每每會把個人或民族自尊降低。你只要到一些較貧窮和落後的國家去體驗一下,不時會感受到超越常規的低聲下氣取悅顧客的熱情。

     大巴哈馬島一片平坦,本應是自行車的天堂。來了幾天,在道路上一輛也看不見。機動車倒有那零零星星的兩三部,騎上去的人似乎都是遊客。本地居民出入都以汽車代步,公共小巴川流不息。巴哈馬人的兩條腿看來是閒置的居多,平日慣性地不動一下。他們又喜歡甜食,可口可樂汽水在飲品市場內獨領風騷,喝得人人變得癡肥。

     巴哈馬群島一年四季都是夏,陽光充沛。太陽能是個用不盡的資源,可是使用太陽能發電的設施卻寥寥無幾。這裡除陽光充足之外,風力資源也是得天獨厚的條件。據說大巴哈馬島的供電廠仍在使用柴油發電,既不划算又非環保。不知巴哈馬人的智慧為何沒有發揮到這方
面來!

     (3)熱情的巴哈馬人

     假若大巴哈馬島的五萬多居民足以代表巴拿馬人的民族性格,我感覺他們非常熱情:無論是對著自己的同胞或外來者,他們的態度都是一樣地和藹可親,笑臉迎人。當兩目相投時,「早安!午安!晚安!你今天好嗎?」便會不絕於耳,而且說得那麼自然懇切,使人感到猶如一股溫暖氣流迎面吹來,如沐春風。

     巴哈馬人多數信奉基督教,浸信會是這個國家的主流宗教,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星期天人人都往教堂聽道,很少會上班,使市面顯得冷冷清清。曾有本地人試探我們是否教徒時,同行的女士答道:「過去是,今天已淡出教會」。說罷引來對方一陣嘆息:「妳是否找到比宗教更好的精神代替品呢?」。結果是大家相對無言,含笑道別。

     巴哈馬群島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英文是當地主流語言。巴哈馬人說英語帶有他們特殊的口音,使初聽者有點不習慣,但可慢慢克服過來。英國很多傳統的東西在這裡可看得見感受得到:汽車靠左行,交通標誌和香港及其他過去之英國殖民地很相似,度量衡仍延用英國制,法律和政府結構亦跟隨英國傳統。雖然巴哈馬是英聯邦的一份子,但美國對它的影響力卻遠遠超過英國:美金比本地貨幣更流行和受歡迎,美國遊客的蹤跡無處不在,機場設有美國海關,由巴哈馬前往美國的人要通過駐守在那裡的美國關員檢證。乍看之下,你以為已踏足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境。

     黃啟樟 2013/9/1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