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和中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在保守黨執政之後一直滑落,直至哈柏總理對華作破冰之旅後才開始逐漸回升。亡羊補牢,已經走晚了一步。如要迎頭趕上,加國仍須加把勁。可惜加拿大政府有過多不切實際的政治和道德考慮,大大阻礙了加中兩國在經貿關係上的正常發展。
加拿大一向以其鄰邦美國為它的主要出口市場,而忽略了一些新興經濟區,包括中國、巴西、南韓、印度、土耳其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加、美兩國貿易在十年前佔加拿大貿易總額的89%,今年跌至74%,在未來的十年預計還會繼續下跌百份之十,前景不容樂觀。為填補這巨大的貿易流失,加拿大政府必須從傳統的市場走出去,放眼世界到各地尋找機會。
中國有十三億人口,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成為一個具有潛力的龐大市場,對高科技產品和能源的需求十分迫切。加拿大有先進的科技基礎和豐富的能源,大可滿足中國這方面的需求。加拿大是個多種族的國家,華裔佔了該國人口一個很大的比率。這些精通兩國語言和文化的加籍華人,有助於加強兩國雙邊貿易的交流,成為一座堅固和可靠的橋樑。具有如此優厚的條件,加拿大竟遠遠落後於人口較少的澳洲對中國的出口。在2010年加國出口到中國只有120億加元,而澳洲在2009年出口到中國的總值已達到420億澳幣(加元和澳元弊值幾乎相等),確是相形見絀,差去甚遠。從另一經濟數據比較,加拿大之處境更值得探討。加拿大出口到上述之新興國家只佔總出口數字百份之十,而澳洲却佔了50%,其中一半是出口到中國去。
近年中國國企不斷放眼世界,尋求向外發展的機會。例如:「中海油」出價151億加元,另加各項優厚條件準備收購加拿大之「尼克森能源公司(Nexen
Inc.)」。股東早已通過接受此項交易,聯邦政府仍遲疑不決是否批准這個收購行動。所持的理由不外是「中海油」是中國政府所擁有和操縱之企業,當它成功進入加拿大的能源市場之後,將會對加國不利;另一理據是加拿大是個尊重人權的民主國家,而中國是個踐踏人權和一黨專政的國家。兩個意識型態和政治制度不同的國家,做起生意來會矛盾百出。總而言之是對中國國企和中國政府持有不信賴的態度,以負面的思維去考慮對中、加關係和中、加貿易有正面影響的重要事項。
除此之外,中國政府通過外交渠道一直向渥太華的聯邦政府伸出雙手,歡迎加拿大企業前往中國做生意;最近還極力提倡中、加兩國加速討論和簽訂自由貿易條約,消除一切人為之障礙,使兩國人民可携手合作,共同互利發展。
如加拿大政府對中國的建議仍惺惺作態,肯定會坐失良機。
黄啓樟
2012/9/25
www.davidkcwong.blogspot.ca
2012/10/11 加拿大商報
2012/10/11 加拿大商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