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4, 2012

對月無言


               
    陳慧女士是多倫多華人作家協會的前任會長,多才多藝,熱心公益,善長社交,把很多文友親密地聯結在一起。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快來了,陳慧姐又雅興大發,精心籌備了一個名為「賞栁迎月頌金秋」的小型晚會,誠邀知己良朋共叙共醉。她特意挑選環境優雅的楊柳泉酒莊(Willow Springs Winery)作為大家的聚腳點,讓我們一面可品嚐由酒莊主人親自準備的佳肴和美酒,一面欣賞醉人之秋色;把酒言歡之餘,還可憑歌寄意,盡興而歸。

  主人家認為文友相聚總是缺少不了互贈詩詞歌賦之類的節目,所以主張各人赴會前準備作品一篇或數篇,以月亮做主題盡情發揮個人感受,一起分享。

  自從有文字以來,描述月亮的文章不知有幾多,有關月亮的美言都給前人說盡,狗尾續貂,何必多此一舉?陳大姐這個要求,對我來說確是強人之難,但却之不恭。愚見以為一個能舞文弄墨的好作家,必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下筆成文,供人欣賞。自知缺乏這份天賦,書寫能力也只限於見山說山,見水說水;有話直說,說完即止。對着月亮,圓時說它像個籃球,缺時說它像把鐮刀,或者像塊切開了的西瓜。當聽見有人說外國的月亮又圓又大,一點也不明白其寓意;也曾聽聞有人感嘆地說月亮還是故鄉的好,我也領略不到言者內心的感情。我是個隨遇而安的人,對環境的變更容易適應。出生於南洋,成長於香港,足跡遍及五洋四海,到處為家,幾乎在地球的每一角落都見過月亮的升降,時圓時缺,不一而定。月球只不過是一個天體,環繞地球而轉的衛星,週而復始,沒有半點神秘感。人類的科技早已有能力把人送上月球,嫦娥奔月的傳說不再那麼動人。人類的注意力集中在月球可否成為地球的殖民地,舒緩人口過分擁擠的問題。

  比起太陽,月球對人類的貢獻似乎少了很多。萬物依賴太陽的光和熱而生存,月球只有微弱的反光作用,完全沒有發熱的功能。假設月球從天體中消失了,地球應可繼續運行;如果太陽消失了,地球也會一命嗚呼!

  黄啓樟 2012/9/1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