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2

民族自卑感驅之不去


       

  中國積弱超過了兩個世紀,受盡西方列強和日本的凌辱,失地賠款,使國人頭也抬不起來。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正在不斷改善,連續以雙位數字上升而成為世界第二產業大國,國防力量也因應環境所需而逐步增強,在眾多紛擾的國際事務中也增加了影響力。這些因素按理可幫助提升國人之自信心,然而過往之民族自卑感仍舊殘留在他們的體內,猶如與生俱來,驅之不去。

  中國人如能操得一口流利的英語或外語,無不感到與眾不同。我的一個近親最近返回越南遊覽(他不願說是根),使用近乎標準的美式英語和本地人交流,博得連聲讚譽,感到飄飄然。他的越南話雖然不算靈光,但用來溝通是絕對不成問題的。不過他覺得可不用便不用,免得暴露原來的身分。耍流利的外語最能以假亂真,把自己和故有的文化、鄕土、鄉親划清界線。這位仁兄極賦語言天才,雖然十九歲才來美,但已說得一口像模像樣的美國話。縱然如此,他仍逃不過一個女店員的眼睛和耳朵,看穿他是個偽裝的洋鬼子,充其量只算是個半中半西的混種。他聽了悲喜參半。悲者是因為努力了多年仍未能把自己完全變成個鬼子佬,喜者是嬴得了半中半西的雅號,畢竟所下的工夫沒有完全白費。

  在前幾年,一個頗負盛名的海外華裔藝術家由兩名學子陪同到中國大陸講學。抵步時,接待員誤認其中一名洋小子為教授,尷尬之情可想而知。如此場面屢見不鮮,都是中國人看不起中國人的結果。

很多中國人都有個洋名,還習以為常地使用。久而久之,原來的中文名字便被忽略甚至遺忘。洋人卻罕有個漢名,縱使有也多以音譯為根據,也不隨便使用。中國人也喜歡交些洋人眀友,擁洋自重。當他們和洋人做起同事來的時候,有平起平坐的感覺。假設手下有幾個洋下屬,更感覺了不起。從未和洋人交友、共事的人便沒有這種感覺。為何會這樣呢?就必須由心理學家才可解釋得清楚。

  筆者另有一個近親,十多年來從未踏足唐人街,因為不恥與同胞為伍。她為何如此,只有她或心理專家才了解。

  其實我們當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上述的毛病。筆者建議:有者應戒,無者共勉。

  黃啟樟 2012/8/2 於阿拉斯加遊輪上

  www.davidkcwong.blogspot.com
  2012/9/6 加拿大商報


2 comments:

  1. David:
    I could guess who that relative of yours is who pretends to be 100% 洋人. 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like him who actually know their mother language fluently but want to impress people that they are 真洋人!
    On the other hand, I know some 真洋人who don’t speak too much Chinese but would love to say a few words in Chinese when they are in China.
    Guess that what’s makes the world interesting. Ha Ha!
    Joe

    ReplyDelete
  2. Bravo! Another excellent essay. I encourage you write more along this line.
    goyeung

    ReplyDelete